第134章 暗潮再起(2/2)
言情小说吧【www.yqxsb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重生八零:我靠预知发家了》最新章节。
“说我们抢了别人饭碗,要给我们点颜色看看。”
张建国从裤兜里摸出张纸条,“挂电话前,对方准确报出了我家的地址和我闺女上学的路线。”
叶昭闻声从里屋出来,手里拿着个笔记本。“什么时候的事?”
“就傍晚六点多。”张建国抿了口茶,手指有些发抖,“我回家路上总觉得有人跟着,回头又看不见人。到胡同口时,发现有个戴鸭舌帽的男人在电线杆底下抽烟,见我过来就掐了烟走了。”
沈秀兰和叶昭对视一眼,她走到窗边,轻轻撩起窗帘一角。
院门外路灯下空无一人,只有风卷着落叶打旋儿。
“团队成员知道这事吗?”叶昭拿出钢笔在笔记本上记录。
“还没说。”张建国摇头,“就怕大家慌神,不过老赵今天下午说看见有生人在工地转悠,当时没在意。”
沈秀兰从柜子里取出个铁盒,里面整齐放着近期所有的工程文件和客户资料。
她仔细核对着最近的工程安排,手指在红星小学体育馆翻新项目上停顿。
“明天先让女工友们结伴回家,男同志分班留守工地。”
她取出纸笔开始写安排表,“贵重工具都做好登记,每天清点。”
叶昭穿上外套:“我去周大哥家一趟,让他最近多留意咱们这片区的动静。”
他刚推开门,院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狗吠声。
三人同时屏住呼吸,沈秀兰迅速关掉屋里的灯。
黑暗中,听到墙外有脚步声渐行渐远。叶昭悄声拉开条门缝,只见一个黑影快速消失在胡同拐角。
“看来有人盯上咱们了。”张建国压低声音,额头渗出细汗。
沈秀兰重新点亮煤油灯,暖黄的光晕照在她沉静的脸上。
“建国,今晚你先住客房,明天开始,咱们得调整下作息安排。”
她走进卧室,从床底拖出个木箱,里面整齐放着哨子、强光手电和几根防身用的短木棍。
这些都是她前段时间陆续添置的,木棍的一端还细心地缠了防滑布条。
叶昭从周大哥家回来时,带回两个崭新的铜铃铛。
“周大哥说最近胡同里来了些生面孔,他已经在组织街坊们轮流值守。”
小凯叶妍跟团子被动静惊醒,揉着眼睛从里屋出来。
看到大人们严肃的神情,三个孩子安静地坐在桌旁。
沈秀兰把孩子们揽到身边,语气温和却坚定:“最近可能有坏人想找咱们麻烦,得学会保护自己。”
她拿出哨子示范,“遇到危险就使劲吹,街坊邻居都能听见的。”
叶妍认真学着吹哨的方法,小凯则拿起短木棍比划,团子也学得有模有样。
叶昭蹲下身,教孩子们如何利用身边物品防身,如何快速跑到邻居家求助。
张建国看着这一幕,眼眶有些发热。“秀兰,要不最近的工程先停停?”
“不行。”沈秀兰斩钉截铁,“越是这种时候,越要照常干活,停工正合他们心意。”
她铺开一张大白纸,开始绘制详细的值班表。
将院子划分成前后两个区域,标注出所有的出入口和视线盲区。
叶昭补充了几个需要重点看守的位置,还画了条应急逃生路线。
“周大哥和他两个侄子负责前半夜,咱们自家人守后半夜。”
沈秀兰用红笔圈出几个时间段,“姐夫你最近住这儿,早晚出入都找人结伴。”
第二天一早,沈秀兰去了趟劳保用品店,买回三件反光背心和几顶安全帽。
又添置了两个大功率手电筒和一把新锁。
王春梅来上班时,沈秀兰特意提前到店门口接她。
得知情况后,王春梅立即表示可以让当民兵的弟弟下班后来帮忙值守。
午间生意忙完,沈秀兰召集所有员工开了个短会。
她如实说明了当前情况,让大家自愿选择是否继续上工。
出乎意料的是,没有一个人选择离开。
赵大娘拍着胸脯说:“咱们街坊邻居都通过气了,以后大家同进同出,看那些宵小能怎样!”
下班后,沈秀兰特意检查了每个人回家的路线,给路远的员工安排了陪同的人选。
店里的防身器材都放在顺手的位置,后门新加了把结实的挂锁。
夜幕再次降临,周大哥带着两个侄子准时来到院外。
三人穿着厚实的棉大衣,手里拿着长棍和手电。
沈秀兰给他们沏了热茶,又准备了些点心。
里屋,小凯和叶妍趴在窗前,认真观察大人们如何值守。
叶昭借机给孩子们讲解如何识别可疑人物,如何记住特征和动向。
夜深时分,轮到自家人值守。叶昭负责前院,沈秀兰看守后院,张建国则不定时巡视整个院落。
孩子们虽然被要求睡觉,却都睁着眼睛侧耳倾听外面的动静。
风中传来周大哥和侄子的低语声,偶尔有野猫跳过墙头的细响。
沈秀兰握紧手电筒,目光扫过后院的每个角落。
她注意到墙角堆放的建材,打算明天就让人清理掉,不留任何藏身之处。
张建国轻手轻脚地走过来,手里端着杯热姜茶。
“秀兰姐,喝点暖和的。”他的神情比昨日镇定许多,“刚才我想明白了,越是这种时候,越要把工程做得更漂亮。”
沈秀兰接过茶杯,热气氤氲中露出欣慰的笑容。
“正是这个理儿。”
凌晨三点,叶昭来换班。他穿着整齐的警服,腰间别着执勤用的装备。
“刚才巡逻时发现几个可疑的脚印,已经让周大哥去查看了。”
沈秀兰轻轻点头,将手电筒交到他手中。两人站在院中低声交流着守夜的注意事项,呼出的白气在月光下交织融合。
回到屋里,她检查了孩子们是否安睡。叶妍其实醒着,小手紧紧攥着哨子。
“妈,我有点害怕。”
沈秀兰坐在床边,柔声给女儿讲起自己小时候如何面对困难的故事。
她的手轻轻拍着女儿的背,直到孩子渐渐进入梦乡。
凌晨的寒意透过窗缝渗进来,沈秀兰添了件外套,继续整理明天的工程安排表。
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,与院外隐约传来的巡逻脚步声交织成一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