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9章 衣香鬓影(1/2)

言情小说吧【www.yqxsb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重生八零:我靠预知发家了》最新章节。

“三十五斤牛油。”他念出声,“郫县豆瓣二十斤,醪糟十斤...”

赵大勇蹬着三轮车冲进院子,车斗里堆着新鲜青的花椒。

“农户现摘的,还带露水。”

第一锅底料沸腾时,白雾裹着麻辣鲜香涌出窗缝。

路过上班的行人停下自行车,伸着脖子张望。

刘铁柱守在院门口,腰板挺得笔直。有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想溜进来,被他轻轻拦下。

“闲人免进。”他说话时目光仍扫视街道,“营业时间请来用餐。”

小姑娘瘪着嘴要走,叶妍跑过来塞给她一颗水果糖。

“下午四点就能买火锅啦。”

日头升高时,三十斤底料已经分装完毕。周卫国给每个保温桶贴标签,红纸黑字写着熬制时间和批次。

刘铁柱突然抽抽鼻子,快步走到最远的那个桶前。

“这个漏气。”他手指悬在桶盖上方,“温度低两度。”

周卫国急忙翻开记录本:“不可能,同时灌装的。”

温度计插进桶里,水银柱果然停在68度。沈秀兰拧开桶盖,发现密封圈歪了道缝。

“扣本月奖金。”她换好密封圈,声音平静如水。

赵大勇第一批配送出发时,车斗捆着六个保温桶。

三轮车把上插着小旗,红底黄字写着“兴兰专用”。

叶昭骑着自行车跟在后面,警服外套被风吹得鼓起来。

每到路口他就吹哨子,示意行人避让。

西单店门口已经排起小队。裴晓蝶急着要迎客,被沈秀兰按住。

“等温度计读数。”她握着秒表,“超过十分钟就不够烫了。”

保温桶搬进后厨时,周卫国立刻插温度计。水银柱嗖地窜到75度,他长舒一口气,在本子上画了个五角星。

第一天营业结束,裴晓蝶数钱的手都在抖。硬币堆成小山,纸币按面额理得整整齐齐。

“比老店多三成营业额。”她嗓音发干,“翻台翻了四次。”

沈秀兰却盯着墙角。军靴踩出的泥印子排成直线,每个都朝着同一个方向。

夜里清账时,叶昭带来个铁皮盒。盒盖开着,里面装满军功章和褪色的领花。

“他们问...”他话说一半,手指拨弄着枚三等功奖章,“能不能预支半月工资?有个战友孩子住院。”

沈秀兰抽出三张十元纸币,又添了五斤粮票。

“明天开始,每天管两顿饭。”

铁皮盒盖合上时,发出沉闷的撞击声。

第二天拂晓,操作间灶火再燃时,门口多了个签到本。

刘铁柱的名字签在第一行,墨迹透纸背。

赵大勇检查车胎气压时,发现气门芯都套着橡胶帽。

周卫国搬出库房台账,每页右下角都折了角,方便快速翻页。

送走最后一车底料,沈秀兰拎来一桶热豆奶。

白瓷碗排成一列,热气模糊了墙上的规章制度。

赵大勇咕咚咕咚喝完,嘴角沾着豆皮:“比咱们部队炊事班熬得香。”

周卫国小口喝着,忽然从兜里掏出个小本:“建议增加豆奶配送,学生们爱喝。”

刘铁柱不声不响擦完所有碗,突然指指后巷:“明早我带人来装路灯,电线杆高度正好。”

夕阳把三个人的影子拉得很长,军靴踩在青砖上发出整齐的嗒嗒声。

叶昭站在店门口,警帽檐的阴影遮住了眼睛。

沈秀兰数出九张一元纸币,压在签到本下面。

纸币角落用铅笔淡淡写着“夜宵补助”。

最后一缕天光消失时,操作间的灯还亮着。三个影子投在窗帘上,一个在检修灶眼,一个在核对账本,一个在打磨门轴。

叶妍趴在窗台上看,小手学着他人的样子比划。

糖纸星星从指缝漏下去,恰巧落进赵大勇的工具箱。

沈秀兰站在西单新店的玻璃门前。

钥匙插进锁孔转动三圈,晨光顺着推开的门缝溜进来,照在擦得锃亮的水磨石地面上。

“招牌挂正了。”赵大勇仰头指着新漆的匾额,“秀兰麻辣火锅”六个烫金大字在朝阳下泛着光。

周卫国正往橱窗贴红纸金字的海报:“开业前三日,每桌送酸梅汤一扎。”

刘铁柱检查着门口的灭火器箱,手指抹过箱盖确认无尘。

九点整,鞭炮声炸响街头。裴晓蝶带着两个姑娘站在门口,蓝底白花的制服熨得平整,手里托着试吃的小碟。

第一批客人涌进来,皮鞋和高跟鞋踩在地面上嗒嗒作响。

“六位这边请。”裴晓蝶引着穿西装的一群人到卡座,周卫国立即递上菜单。

新印的菜单覆着塑料膜,图片清晰得能看见火锅里翻滚的辣椒。

后厨三个灶眼同时喷出蓝色火焰。赵大勇守着最大的那口锅,手腕一抖,整袋底料滑进沸水。

红油很快化开,麻辣香气顺着抽风机往外飘。

靠墙的立柜式空调吐出白雾,穿衬衫的年轻人们松了松领带。

有个戴眼镜的姑娘掏出小本子记着什么,同桌人笑她:“调研报告回去再写!”
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
沈秀兰走到店堂最里侧。那里新砌了个月亮门,挂上靛蓝扎染布帘。

帘子掀开,五平米的空间布置成精品角。三排挂衣架蒙着米色防尘布,沈秀兰抬手揭开。

“呀!”几个刚吃完火锅的女客凑过来。藏蓝丝绒连衣裙、酒红格纹呢大衣、米白针织套装在射灯下泛着柔和光泽。

衣架旁立着木牌:兰竹女装试销区。

裴晓蝶快步过来,手指轻抚一件双排扣风衣:“兰姐,刚才那桌外贸局的同志问能不能试穿。”

沈秀兰取下风衣递给她:“所有款式都有大中小码,试衣间在帘子后面。”

外贸局的女同志穿上风衣就不肯脱了。她在试衣镜前转了两圈,同行姐妹围着看料子针脚。

最后从包里数出八张十元钞票:“直接穿走了,帮我把旧衣服包起来。”

另两个姑娘见状,各挑了条羊毛连衣裙。其中一位掏出工作证:“我们是百货大楼采购科的,下周想来谈谈进场的事。”

火锅沸腾的咕嘟声里混进衣架滑动的声响。穿西装的男人举着啤酒杯畅饮,女士们拎着新衣袋穿梭其间。

有个卷发姑娘穿着新买的针织裙回到餐桌,同伴惊呼:“这剪裁真衬你!”

周卫国在收银台后记账。

后厨的铃声每隔半小时响一次。刘铁柱推着保温桶穿过走廊,军靴踩出一串稳健的节奏。

有个小男孩追着看他的肩章,被母亲拉回座位:“叔叔在工作,别捣乱。”

赵大勇额头沁着汗珠,三轮车在店门外停成一线。

他取下棉被裹着的保温桶,周卫国立即插温度计:“七十五度,合格。”

桶盖旋开时热气腾起,麻香更浓了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