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68章 番外林立松(2/2)
言情小说吧【www.yqxsb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穿书七十年代吃瓜群众的自我修养》最新章节。
有那么一刻,他曾觉得,这块抹布就是他。
“一块毛巾还用去你妈那拿,咱们自己买就是了。”
邓小美完全没有察觉出丈夫的异样,不甚在意道:“那有什么,我爸和我妈单位经常发毛巾,用都用不完,要不,我多拿点,你也给你妈送两块去。”
说着,邓小美转过身看了眼自家丈夫,面上有点犹豫:“你也跟你妈说下,擦碗的抹布就别擦桌子、碗柜了,多脏啊。”
这句话里含着些许的嫌弃,是邓小美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。
林立松望着妻子的神色,只是淡淡地点了点头。
过了两天,邓小美真得就拿回来毛巾,高兴地给林立松包里塞了些,不忘嘱咐:“一会到了单位,你别忘了给你爸。”
林立松答应着,去了单位给林父时,只是简单地说:“爸,我岳母给拿的,我和小美用不完,你拿回去给二妹和小弟用。”
林父笑呵呵地摇了摇头:“毛巾咱家还没有,你们小两口留着用就是了,再说,你岳母给你,你往家里划拉算个啥。
“拿回去。”
父子俩撕扯了半天,后来还是路过人不停地打量,林父怕外人说闲话,勉强的拿了。
望着父亲离去的背影,林立松眼里更多得是无力感。
去了办公室,老李目光带着几分狡黠:“有这么个老丈人在,你小子的日子好过多了吧。”
林立松对老李笑了笑,这话,是事实。
林家街坊张家的老大,今年没分到房子,对象闹着不成亲呢,他家就一间住人屋子,全家老老少少挤在一张炕上......
想成亲,就得在厨房搭个床。
这么一想,林立松又觉得,妻子只是大大咧咧,不一定就是嫌弃。
晚上,两口子商量好了去岳父家吃饭。
快走到院门口时,就听到了妻子的声音。
“妈,我想吃你做的红烧肉,我都想好几天了。”
邓母的声音也紧接着传来,带着几分心疼:“都嫁人了,还这么馋,不前天才去的你婆家,怎么,你婆婆没给你做点好的?”
“我婆婆做肉......”邓小美无奈地撅了噘嘴,脸上摆了个一言难尽的表情,随后又对邓母讨好地笑了笑:“哪里有妈妈你做的好吃呢。”
“当初就说跟你秦叔家的小秦,你偏不听,这回好了.......”
“妈,不说这个了,你要是嫌弃我们过来吃你这口饭,我走就是了。”
邓小美有些不耐烦,怎么一说什么,就提起秦叔家。
她就是不想嫁,吃糠都不想嫁到秦家。
邓母一见闺女不高兴了,收了声:“你这脾气,早晚有一天被你婆婆给撵回来。”
“我脾气怎么了,家里有什么好的我不拿过去,他们家上哪找我这么好的儿媳。”
“你还挺美的。”
娘俩边说边开了锁,进了里屋。
听了大半对话的林立松默默站在邓家外面,隔了好半响,方才进邓家。
女婿上门,邓母给足了面子,也算得上体贴入微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可林立松觉得他与邓家隔了一层。
那一层,似乎是他怎么努力也触碰不到的。
邓家饭桌上的饭菜永远都是色香味俱全。
可吃在嘴里,尝不出美味。
“我妈做饭好吃吧?”
面对妻子的话,林立松木讷地点了点头。
这一副木讷的样子,在邓父和邓母眼里,就有点上不得台面。
等女儿女婿走了后,邓母对邓父抱怨道:“你说,立松这性子怎么这么木,也不知道咱们小美跟他能不能过上好日子。”
邓父同样皱了皱眉,深沉了一会,“再品品吧。”
一家人过日子便是这般,一旦生了些心思,只要心细点,总归是能瞧出来的。
岳父岳母的心思,林立松怎么能瞧不出。
唯一宽慰的是,妻子是想跟他过日子的。
初知要为人父时,林立松像这天底下大半的愣头小伙子一般,喜悦了好几天,得知妻子怀孕后的第一件事,就是回家通知林父林母。
对于林家第一位孙辈,林母欢喜地差点找不到北。
在一片喜气洋洋中,浇下来的第一盆水是邓母。
小两口去邓家吃饭时,邓母特意挑了个空,单独与林立松聊天。
“小松,你眼看着也要当父亲了,这男人有了孩子、妻子,便是有了自己的家,孝顺父母是应该的,可弟弟妹妹们再帮也该......
“你说是不是?”
邓母笑得极其温和,却让人感觉不到一丝的温暖。
这两年来,林家亲戚背着林母来找林立松也是有的。
不是堂弟、便是表弟的事。
有想多买点粮的,也有想拖着邓父花花关系,看看能不能不让下面这些小的下乡。
大事帮不了,小事过不去,免不了开了口。
邓小美也是粗心的,娘家拿的好东西转手给婆家,她想得简单,婆家条件不好,就帮衬点呗。
可她完全不知道,自己的父母并不是这般想。
在邓父和邓母眼里看来,林立松娶他们女儿的目的,有待商榷。
如今有了孩子,邓母免不了要提点林立松一二。
人,怎么可能没有自尊。
——
孩子出生那天,林立松甚至连孩子的边都挨不上,就被林母和邓母抢了过去。
瞧着皱巴巴一团的小东西,林立松傻乐了起来。
那是他的女儿。
人生,似乎又多了另一种动力。
一种你甘愿为之付出一切的动力。
爱是爱。
但孩子带来的麻烦却也是实际的。
二十一二的邓小美自己还像是个孩子,带娃对她来说无异于灾难,好在两边的老人能帮着带。
林母提前退了下来,作为奶奶,带孙女自是天经地义的。
邓母有点舍不得外孙女,可是她还没退休,只能妥协。
可每每女儿把外孙女从林家接回来后,邓母就忍不住抱怨道:“你快去把奶瓶煮一煮,可别给咱们小囡囡喝坏了肚子。”
邓小美听了没觉得有什么,可这话放在林立松的耳朵里只觉得刺耳。
两口子过了几年了,邓小美也摸出来丈夫的性子,见人不说话,面色又不对,不由小声说道:“我妈也不是说你妈带娃带得不好......”
“你说奶瓶要煮,咱妈都煮了。”林立松淡淡说道。
在里屋的邓母竖着耳朵把两口子的话听了个全,抱着孩子笑着道:“小松,你别多心,我不是那意思,咱这给囡囡喝奶前不也得给奶瓶消个毒吗。”
说话间,瞥了自家闺女一眼。
母女俩之间的眉眼官司,林立松只当看不见。
这般诸多的小事,似乎没什么,似乎又有什么。
邓父知道后,也不甚在意,只要他在,姑爷还能怎么呢。
却不想,日积月累下,林立松终于爆发了。
“你要是这么嫌弃,就别让我妈带。”
说完这句,林立松冷冷地摔门离去。
邓小美气得全身发抖。
当晚,邓父邓母就登门为女儿主持公道。
邓父当着林立松的面,毫不给面子道:“你要是不想过,就离,我们老两口还养不起闺女和我孙女了。”
那是林立松第一次觉得心累。
见气氛僵持,邓母又出来唱红脸。
这事稀里糊涂的过去了。
过后,邓母又给闺女拿了不少东西,让她带到婆家去,说,帮看孩子辛苦了,还特意给林家二妹买了件衣服,是特意从大城市那稍来的。本来是给闺女的,这回两口子吵架,不如卖个好。
这些东西,自然换来了表面和平。
在林立松眼里,都是恩惠。
也是台阶。
后来邓母也退休了,又想着把外孙女接过来自己全权负责。
说实在的,林母也不大看得上邓母,觉得不大靠谱。
俩人明里暗里展开了争孙大戏。
苦不堪言的是林立松。
夹在中间跟孙子似的。
好在林家小弟回来后,给了林立松一丝喘息的时间。
林母得知小女儿把回城名额让给了小儿子,心里揪着疼,得知高考,那是小闺女一辈子的事,又要上班又要复习,哪里忙得过来。
望着小孙女,林母咬了咬牙。
让儿子把孙女抱到外婆那去。
得知林母要下乡陪伴小女儿,邓母笑了笑,抱着小宝姝边逗边说:“你奶奶去找你小姑姑了~”
这话本来也没什么,偏偏,邓母后面又对林立松道:“这都说小的得宠确实没错,你妈那颗心,就挂在这两个小的身上了。”
“......”
林立松望着女儿天真的笑容,微微愣了神。
邓小美是个娇养长大的,不怎么会做饭,切菜都能切到手的那种,两口子添了个娃,私下里过得也是手忙脚乱。
虽然有老人帮忙,可依旧还是觉得焦头烂额。
林立松白日里上班,晚上和妻子接孩子,后半夜便是带孩子、哄孩子。
睡眠跟不上,邓小美心里无端的生出了些怨气。
鬼使神差地来了一句:“你妈倒是会躲清闲。”
同样疲惫的林立松也恼火了起来,“平日里我妈带,你和你妈嫌这嫌那的,怎么不说?
“这会儿又挑理她不带。”
邓小美一滞,撇过头小声嘀咕道:“就不是一回事。”
林立松:“.......”
见人不说话,邓小美边躺下边又嘀咕着:“你就跟个傻子似的,你爸妈明显就偏向下面两个小的,这些年,十句里面有几句不是他们。”偏你傻,还实诚的念着。
邓小美即便没把心里话说出来,林立松也听到了。
有些话不用说在明面上。
后面,林家的小女儿一飞冲天,考上了北大。
邓母得知后,笑着对闺女说:“你这小姑子以后有出息了,也好,不用拖累你们两口子。”
这两年,一听母亲说婆家事,邓小美没由来的心烦,“她好不好的,跟我们两口子有什么关系,你看你那嘴脸。”
“你这孩子。”邓母眼睛一瞪,瞥了眼自家闺女,“她过得好,不就不用你爸帮忙花关系回城了。”
“人家也没求到你这。”邓小美一乐,顶嘴。
邓母不跟自家闺女计较,看傻子似的说道:“那要是没考上,不就找上来了。”
邓小美一滞,把孩子匆匆放到床上,转身就走。
这两年,娘家嫌弃婆家,她也累。
等小两口下班接孩子,邓母面对林立松,笑得比往日和煦了许多,话里话外的意思,让两口子与林玉竹亲近一些。
说不得,哪天就能互相帮衬些呢。
邓母的功利心让两口子都有些不舒服。
回去后,不可避免的,两口子又吵吵了起来。
那天为何争吵,又如何不吵,皆是稀里糊涂的过去了。
林家小女儿一下子成了林家的骄傲。
原本林立松的光环,一下子转了过去。
不只是邓父邓母的态度有了转变,亲戚们更是围着转,听说林玉竹的对象条件也不错。
在大家眼里,林家似乎好像就只有林玉竹这么一个闺女似的。
两口子从林家出来时,邓小美回头望了望林家的门口,嘴角浮起一丝笑,转身扔了一句。
“你妈那一双眼睛都快黏在你妹身上了,你这辈子图了个什么?”
这句话,就如一根刺,直直地扎在了林立松心头。
小妹能考上大学,他是高兴的。
只是......
那句图了个什么。
让他有些迷茫。
热闹终会平静,林家又恢复了以往的日子,又带了新的一波难题。
林立杨捡破烂。
那个年代,这个词,代表着丢人。
还是全家跟着丢人。
林母愧疚小儿子下乡吃了苦,便纵容着他去闯。
邓母虽看好林家小女儿,可人家孩子发展的好终究是人家的事,什么时候也没有自家事重要。
林家那一院子的垃圾,叫邓母一个脑袋两个大。
她后面实在忍无可忍,当着两口子面摊开来说:“既然要收破烂,就别把孩子带在身边,你们回去给你婆婆说一下,就别带孩子了,反正这小儿子以后有得她忙。”
有班不上,非要捡破烂,谁家的姑娘敢嫁。
邓母一想林立杨,都觉得头疼,眼里的嫌弃也透了出来。
如今,在自家妈面前,邓小美觉得失了面子。
回头又和林立松阴阳怪气起来:“你爸、你妈就不打算管管立杨了?就这么混下去?
“实在是找不到工作,不行我去跟我爸说下。”
“不用。”林立松忍着头疼说道。
“不用?
“那就这么破罐子破摔?
“行,反正是你弟弟又不是我弟弟,那你去跟你妈说,孩子就别带了。”
邓小美都不知道,她说这句话的语气里,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命令。
林立松心中那根弦松了紧,紧了松。
“你让我怎么跟我妈说?”
邓小美当即甩了脸子,转身就走。
林立松以为,这事就这么过去了,却不知道......
后来闹得一发不可收拾,两口子又吵了一打架。
几年的隔阂、积怨似乎一瞬间爆发。
邓小美毫不留情地说着那些嫌弃婆家的话。
林立松也毫不留情地说着嫌弃娘家的话。
邓父这回不干了,合着,我一家帮这帮那帮出愁了。
邓母一向是会挑事的。
“说到底,你妈眼里就只有你弟弟和妹妹,立杨这么胡闹,就不管一管?
“不管也就算了,那孩子还偏要放在你妈那不成?
“她也是四五十岁的人了,不知道院子里一堆废料,对孩子来说有多危险?
“咱们家囡囡是女孩,自然是没人家小儿子重要,我闺女把自己的宝要回来,有什么不对?”
本就不善言辞的林立松,被邓母说得哑口无言。
这几年来,一句句偏心,也不是没有说在他的心坎上。
“还是那句话,不能过,就算了。”邓父目光严厉地看着林立松,“这两年,你也算是个好女婿,大活小活都使唤你一个人干,可我们找你做姑爷,不就是为了当半个儿,你既然不愿,咱们也不勉强。
“囡囡归我女儿,你再找也好找。”
岁月,终是将一个清秀的少年变成了埋头不语的中年。
林立松突然想起了小姑那一碗糖水。
有多少年,不曾觉得甜了。
得知林母病了,林立松独自买了东西去探望,可走到跟前,就听林母念叨着林立杨。
步子,便没再迈进去。
林母去北京的消息又无疑换来了邓母的嘲讽。
瞧,奔着小儿子和小女儿去了吧。
偏偏临走前,林母还找了邓父。
“你说说你,怎么那么蠢,这回好了,街里街坊都说是你把婆婆给气走了,实际呢,是人家奔着小儿子和小闺女去了,平白给你们两口子留下个不孝的名声。”
邓母这话是特意在林立松也在的时候说的。
后来气不过,邓母直接对林立松说:“你妈这心挺狠啊,谁家婆媳不吵架,偏偏她来这么一出。”
林立松握着的拳,始终松不开来。
林母这一去,似乎真得没打算回来。
街里街坊对林立松说了些闲话。
林立松都不知道,日子怎么就过到了现在这一步。
扎在心头的一根刺一直隐隐作痛。
后来,林父也去了北京。
邓家的态度已经是明目张胆的开始说偏心了,往日还照顾的面子,这会是片点不留。
时间久了,林立松也有了些怨。
路过邮局时,他有过踌躇。
可又想起妻子那句话,“还奶奶呢,走了这么长时间也不见得惦记孙女,以前瞧着有多亲,现在你们爷俩也不过如此嘛。”
一种怨气,悄然而生。
几年一晃而过,林立松曾想过去联系母亲,拿起电话又放了下来。
不知道说什么。
也不想说什么。
人生似乎就是这般,躲避解决不了问题,但确实得以片刻的安宁。
林母、林父又回来后,邓母的态度又变了。
“好歹是你们父母,打断骨头连着筋,哪有什么生分不生分一说,去了给人家道个歉,说两句好话。”
邓小美无不是疲惫,转头问林立松,“先咱们去吧。”
她心里的怨谁知道。
因为那一次争吵,林母说走就走,两口子这两年心里一直存着个疙瘩。
怎么想,她都觉得难受!
既然孙女不重要,带去做什么?
两口子过个面子就是了。
林立松没有回话,只说单位忙,先去上班了。
等人一走,邓母就责怪女儿,“你这孩子,怎就那么不听话,当初说让你找个条件好的你不听,现在让你跟婆家关系亲近一下,你又不听。
“怎么,你对过好日子就这么不待见?”
面对喋喋不休的邓母,邓小美一句话也不想说,也起身走了。
林立松终究是带着小宝姝去了林家。
见到林父林母时,尤其看到他们也老了,心酸一下子涌在喉中。
化开地是生涩。
林母曾经对大儿子心寒过,可再见面,心终究还是会痛。
可爱的小宝姝不再认识爷爷、奶奶。
那个曾经会张开小手,无条件依赖爷爷奶奶的小娃娃,已经不亲了。
林母的心,怎会不痛。
事实也是如此,她做奶奶,这些年,没有对孙女......
——
林玉竹带着林父和林母登上开往北京的火车离开时。
小宝姝抬头望着爸爸,问道:“爸爸,你不开心嘛?”
林立松摸了摸小宝姝的头。
怎么会开心。
从此以后,他真得没有家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