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1章 瓮里藏张地图,她连夜上了后山(1/2)
言情小说吧【www.yqxsb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重生1958,扛枪打猎带富全村》最新章节。
夜风穿窑,十七口寒泉瓮静立如列兵。
林英指尖抚过最老那口瓮壁,淡青色纹路正从瓮底往瓮口攀爬,蜿蜒如蛇,待完全显形时,她后颈汗毛骤竖。
那是幅微缩山脉图,沟壑走向与她记忆里大兴安岭北麓的等高线图分毫不差,最深处还用极细的红纹标了个点。
“不是巧合。”她对着瓮壁低喃,指节因用力而泛白。
前夜老药婆用半世采药心血血祭寒泉瓮时,她分明见地底有青丝般的光流顺着瓮脚往上钻。
今晨冷四爷蹲在村东老井边,裤脚沾着冰碴子来报,说井水突然冷得能冻裂铜瓢,这三桩异象,该是一条绳上的蚂蚱。
“英子……”陈默的声音从身后传来,带着窑火烤过的温暖。
他不知何时取了件鹿皮坎肩,正往她肩上披:“柳婶和小炉匠在偏屋等你。”
林英转身时,坎肩的毛边扫过陈默手背。
他的手还带着墨渍,是方才在算盘上拨拉地脉数据时蹭的。
她突然想起昨夜他伏在油灯下画地图的模样,笔尖在宣纸上洇开的墨点,像极了瓮上那些红标。
“走。”她攥紧坎肩带子,“该摊牌了。”
偏屋门帘一掀,柳氏的烟杆先探了进来。
这位守了三十年窑厂的老窑娘,眼角皱纹里还沾着窑灰:
“英丫头,你那瓮又闹什么幺蛾子?昨儿后半夜我给瓮们添松枝,见最老那口直冒白气,跟活物喘气似的。”
小炉匠缩在墙角,怀里抱着个铜制夜明珠,他天生夜视眼,白天总怕光。
闻言把珠子往怀里拢了拢,声线发颤:“我、我今早路过晒药场,看见瓮影子里有光在爬,像树根……”
林英把油灯拨亮些,光影在四人脸上跳动:“瓮在指路。”她将瓮壁纹路拓在纸上,摊开在桌心,说:
“北麓十七道沟,每道沟底该有个‘瓮母点’。老药婆的血,冷四爷的井,都是引子。”
陈默俯身盯着地图,指尖沿着红标画了条线:“你看这交汇点——窑基到空间寒潭的连线,再往前延伸十里,是不是就到断崖谷?”
他话音未落,小炉匠突然把夜明珠往桌上一磕,珠子“咔”地裂开条缝,漏出幽蓝的光:“那、那地方地下有光!像活脉在跳!”
柳氏猛地一拍桌子,烟杆“当”地砸在纹路图上:“我跟老窑头当年烧头窑,他说过‘窑有母,瓮有根’。合着这根就在大山里埋着!”
她扯下头上的蓝布巾,往桌上一摔,“明儿我跟你们去!”
“婶子,您守着窑厂更要紧。”林英按住她的手,“我们三个去探路。”
林英转向陈默,目光软了些,“你带测绘工具,小炉匠看地脉,我……”她摸了摸颈间玉坠,“我有空间兜底。”
陈默没接话,只伸手替她理了理被风吹乱的额发。
他掌心的温度透过皮肤渗进她骨头里,像团烧不熄的炭:“我背药囊,你带猎刀。”
次日清晨,林英往空间储物间塞了块寒泉瓮残片,这是她跟陈默商量好的后手,万一在山里找着水源,用残片净化能省空间寒潭的灵力。
临出门时,林母往她布包里塞了把炒榛子,招娣追着小栓跑,手里举着用红绳编的平安结,说要系在她猎刀把上。
三人顺着瓮上纹路走了二十里,日头爬到头顶时,断崖谷口的冷风裹着松针味扑过来。
小炉匠突然踉跄一步,夜视眼在白天泛着不自然的红:“下、下面有光!”
他指着谷口的碎石滩说:“像好多银线缠在石头缝里!”
林英蹲下身,手掌贴住冰凉的山石,特警的敏锐感知顺着指尖往地下钻,极细微的震颤,像有人在敲编钟,一下,两下,和空间寒潭的水波动频率严丝合缝。
她取出玉坠贴在岩壁上,坠心立刻泛起热意,一丝青芒顺着玉纹爬出来,在石面烙出个指甲盖大的印记。
“走。”她抽出腰间猎刀,刀尖挑起块碎石,“顺着青芒找。”
谷底的废弃石屋藏在两棵老桦树后,墙根爬满野葡萄藤,门楣上的“猎”字木牌早被风刮得只剩半拉。
屋后岩缝里渗出寒泉,水落石上叮咚响,可周围连个兽蹄印都没有,靠山屯的猎户都说这儿“闹熊鬼”,说当年有猎人和黑熊同归于尽,血把泉水都染黑了。
林英用木碗接了半碗泉水,指尖碰了碰玉坠,空间寒潭立刻翻起涟漪,泉水“唰”地被吸了进去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