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1章 瓮里藏张地图,她连夜上了后山(2/2)
言情小说吧【www.yqxsb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重生1958,扛枪打猎带富全村》最新章节。
再倒出来时,碗里结了层薄霜,水却清得能照见她眼尾的痣:“这水有灵气。”她把碗递给陈默,“比咱们窑厂的井水还纯。”
陈默接过碗,手指在碗沿摩挲:“适合泡药。”他从布包里掏出牛皮纸包的测绘工具,“我这就画地形图,标好泉眼位置。”
小炉匠蹲在岩缝边,夜明珠的光映得他眼底发亮。
他伸手沾了点泉水,往石缝里一按:“地脉光流往这儿聚!”他掏出个小本,笔尖在纸上飞:“英子,这是‘一号试点’,我记好了!”
当夜三人在石屋扎营。
林英裹着陈默的大衣打盹,迷迷糊糊间,颈间玉坠突然发烫。
她睁眼时,玉坠正浮在半空,坠身缠着无数根银青色细丝,细丝往四面八方延伸,最后缠成张网,网住了整座大兴安岭。
“根未断……脉尚通……”
女声从四面八方涌来,像山风穿过松针。
林英伸手去抓玉坠,指尖却穿了过去。
细丝突然收紧,在她掌心烙下道淡青印记,疼得她倒抽冷气……再睁眼时,天已蒙蒙亮,玉坠好端端挂在颈间,掌心的印记却还在,像朵未开的花。
返村那天,晒药场挤得水泄不通。
林英站在碾药石上,展开陈默画的《寒泉脉络初探图》:“靠山屯不止一口窑!”
她声音清亮,震得晒匾里的五味子直跳,“大山里藏着十七个‘瓮母点’,每个点能建座药坊,能烧寒泉瓮!谁能找到,谁领瓮,谁管坊!”
人群炸开了锅。
二柱媳妇攥着晒药耙子喊:“英丫头,真能像窑厂那样分红?”
“能!”林英指向柳氏,“柳婶第一个报名!”
柳氏把烟杆往地上一杵,腰板挺得比窑厂的老槐树还直:“我守窑三十年,这条命早跟瓮拴一块儿了!英丫头指哪儿,我打哪儿!”
小炉匠挤到前面,举着画满光流的《地脉导图》手稿:“我看得见它们在呼吸!”他涨红了脸,“我带你们找!”
林英望着台下发亮的眼睛,突然想起重生那天,她蹲在雪地里啃树皮,弟妹们缩在漏风的破屋里发抖。
现在他们眼里也有这样的光——是盼头,是活计,是日子能过出花样的热乎气。
“明儿开始寻脉!”她挥起拳头,“寻着脉,定了穴,试烧头窑瓮!”
当晚,林英独进空间,咬破指尖,往千年寒潭里滴了滴血。
血水刚触到水面,潭心就炸开涟漪,涟漪越扩越大,竟在水面映出十七个光点,与陈默画的地形图上的“瓮母点”完全重合。
“你在等我接你回家?”她轻声问。
寒潭没有回答,却翻起个小漩涡,把她的血吞了进去。
现实里的窑厂,那口显过地图的老瓮突然轻震。
瓮口寒气凝结,慢慢凝成个极淡的“引”字,转瞬就散了。
没人注意到,墙角的黑影闪了闪,书记秘书把新拍的录像带塞进信封,封皮上用红笔写着:“第十七号证据,活器认主。”
后半夜,林母翻出箱底的老账本。
那是林大山当年记猎物的本子,最后一页还留着被黑熊抓裂的痕迹。
她摸着账本上的字迹,轻声叹:“他要是看见今儿这光景……”
“娘,明儿咱们去祠堂烧柱香吧。”林英不知何时站在门口,月光从窗棂漏进来,在她肩上洒了层银霜,“祠堂年久失修,我听村委说要重建。”
林母抬头,正看见女儿颈间的玉坠闪了闪。
她突然想起林大山咽气前说的话:“英英脖子上的玉坠……是祖上传的……”
山风掠过院角的老槐树,几片枯叶打着旋儿落在祠堂的破瓦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