剑胆琴心谱(1/2)

言情小说吧【www.yqxsb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万千功法录》最新章节。

蜀山南麓,有“听松坪”,坪上覆千年翠柏,林下置百张石案,案上皆卧古琴。每当月上中天,便有琴音自坪中升起,时而如松涛裂石,时而如流泉漱玉,与北麓剑冢的铮铮剑鸣遥相呼应——此乃蜀山“琴剑长老”所创《剑胆琴心谱》的修炼秘境。

传闻琴剑长老早年为剑痴,练剑至癫狂,剑气冲霄,几成魔障,后于峨眉金顶得遇一盲琴师,听琴三月,忽悟“剑过刚则易折,心过躁则难明”,遂融琴道于剑道,创此谱。其要诀在于:以琴音涤荡剑心戾气,以剑胆淬炼琴心柔靡,使“勇”与“静”如阴阳相济,刚柔并生,终至“剑出有雷霆之势,琴停存止水之宁”的境界。

心法篇·剑胆琴心诀

第一章 识弦

“七弦如七窍,窍通则心明。

一弦属金,性刚,应剑胆之锐;

二弦属木,性柔,应琴心之韧;

三弦属水,性润,应戾气之消;

四弦属火,性烈,应战意之生;

五弦属土,性稳,应道基之固;

六弦为天,听音辨吉凶;

七弦为地,抚弦知枯荣。

指触弦,如剑入鞘,先辨弦性,再明己心。”

注:初学此谱者,需先于听松坪选一张“凡琴”,以三月为期,每日抚弦不辍,直至能辨七弦本音。金弦触之如剑脊生凉,木弦抚之如新叶抽芽,水弦弹之如晨露滴落,火弦拨之如星火跳跃,土弦按之如磐石沉渊,天弦轻捻有风雷隐声,地弦重按有草木呼吸。若三月后仍分不清五音,便无缘此谱——盖因连弦性都不识,何谈以琴养性?

识弦期间,需同时佩一柄未开刃的木剑,每抚一弦,便挥剑一次,让剑风与弦音相合。金弦响时,剑需挥出“锐势”,如劈金裂石;木弦响时,剑需带“缠势”,如藤绕古树;水弦响时,剑需含“柔势”,如水流绕石。此举意在让“剑感”与“琴感”初通,为日后“剑随琴动”打下根基。曾有弟子急于求成,未辨弦性便强练剑势,结果剑风扰乱琴音,弦断七根,木剑崩裂,手腕被反震的戾气所伤,三月方愈。

第二章 调心

“琴心者,非指抚琴之心,乃心如琴,弦由己控。

心躁则弦乱,心浮则音飘,心怒则弦断,心悲则音泣。

调琴先调弦,调心先调气。

气沉丹田,如按弦入徽;息随弦动,如泛音绕梁。

剑胆藏于左,琴心守于右,左勇右静,如弦之二端,

张弛有度,方得正音。”

注:识弦之后,需入“静心洞”。洞壁嵌夜明珠,照见洞内千尊琴师石像,皆作抚琴状,石像前有石琴,琴上布满指痕,乃历代修炼者所留。修士需于洞中盘膝而坐,每日抚琴四个时辰,其余时间则对石像观想,悟“静”之真意。

调心关键在“气与音合”:吸气时,手指按弦渐重,如真气沉入丹田;呼气时,手指离弦渐轻,如真气随琴音外泄。若能做到“一呼一吸,一音一息”,则心湖自平。此时佩剑需换为“生铁剑”,剑身在琴音中会生出薄霜,霜厚则戾气重,霜消则心渐宁。待抚琴时剑上无霜,便算调心小成。

此阶段最忌“怒音”——若心中有愤懑,按弦必重,音如裂帛,会引动洞内壁画中封印的“躁魔”。躁魔无形,专附于剑胆之上,使其愈发好勇斗狠,最终剑修会沦为只知杀戮的疯魔。曾有弟子因同门嘲笑其琴技拙劣,怒而弹剑,音如鬼哭,躁魔附身,竟拔剑劈碎七尊石像,后被长老废去剑骨,终生不得再握剑。

第三章 合律

“剑走剑势,琴合琴律,势与律合,是为‘剑琴同鸣’。

律有宫商角徵羽,势有劈砍刺撩抹。

宫音沉厚,应剑之劈,如崩山裂石;

商音清越,应剑之砍,如断金截铁;

角音上扬,应剑之刺,如惊鸿穿柳;

徵音急促,应剑之撩,如流萤掠草;

羽音悠远,应剑之抹,如清风拂尘。

一曲终了,剑势已尽;剑收鞘时,余音未绝。”

注:调心之后,需在听松坪中央的“合律台”修炼。台分八卦,每卦对应一种琴曲,需按卦象抚琴挥剑,使剑势与琴律严丝合缝。例如“乾卦”对应《风雷引》,抚琴时需弹出金铁交鸣之声,挥剑则要带风雷之势,剑过处,松针需应声断落,且断口平整如刀切,方为合律。

合律的精髓在于“音先剑后”——先有琴音定调,剑再随音而动,而非剑动后再寻音。初练时,往往剑快音慢,或音长剑短,需以“数息法”校准:每弹一音,默数三息,剑势需在三息内完成,起于音始,收于音终。待能连续弹奏《平沙落雁》一曲,剑势与雁鸣、沙响、风动之音完全相合,便算合律功成。

此时佩剑需换为“灵铁剑”,剑身上会浮现音波纹路,抚琴时纹路流转,挥剑时纹路发光。曾有弟子合律大成时,弹奏《广陵散》,剑随音走,竟在合律台上刻出三百六十个剑痕,每个剑痕都与琴曲某一音符对应,风吹过剑痕,竟传出《广陵散》的余韵,被后人称为“剑音台”。

第四章 化戾

“剑修多戾气,如琴久不弹则弦涩。

戾气藏于经脉,如尘积于弦,不拭则音哑,不化则剑狂。

以水弦之润,涤经脉之燥;以土弦之稳,镇气血之沸;

以木弦之柔,缠戾气之锐;以金弦之刚,斩执念之根。

琴音入体,如春雨沐田,戾气化露,滋养剑胆,

胆愈勇而不暴,心愈静而不颓。”

注:合律之后,剑修体内已有“剑胆真气”,但常年练剑积累的戾气会与之纠缠,需以琴音化之。此阶段需入“洗戾泉”,泉水中混有千年茯苓汁,能软化戾气,修士需坐于泉中,抚琴七日七夜,不得间断。

化戾时,需按“四季调”弹奏:春日弹《春晓》,借木弦、水弦之音,引戾气如冰雪消融;夏日弹《夏荷》,借火弦、土弦之音,焚戾气如枯枝燃尽;秋日弹《秋江》,借金弦、羽音之韵,扫戾气如落叶归根;冬日弹《冬雪》,借天弦、地弦之寂,封残余戾气如寒冰冻结。每弹完一曲,需饮一口泉水,让琴音与药力共化戾气。

若戾气过重,琴音会变得晦涩难听,琴弦甚至会沾染黑色雾气——此乃戾气反噬之兆,需立刻停琴,以剑指眉心,默念“剑胆护心,琴心涤秽”,直至雾气消散。曾有长老年轻时戾气滔天,化戾时琴弦连续崩断十二根,泉水污染成墨色,他咬牙以指血抹弦,强弹《清心咒》九日九夜,终让黑水变清,剑胆上的裂纹也随之愈合,自此剑出再无暴戾之气。

第五章 通神

“琴心至纯,可通天地灵;剑胆至勇,可撼鬼神魄。

弦动则风云聚,剑出则星辰移。

音中有剑,非剑却可斩妖;

剑中有音,非音却可镇魂。

静时,琴心为体,剑胆为用,如满月藏辉;

动时,剑胆为体,琴心为用,如旭日破云。

体用不二,动静一如,是为剑胆琴心通神境。”

注:化戾之后,剑胆与琴心彻底交融,可入蜀山禁地“琴剑冢”。冢中藏有琴剑长老遗留的“太古七弦琴”与“断水剑”,两物并置玉台,琴上有剑痕,剑上有弦纹,乃“通神”之证。

修士需于玉台前静坐,先抚太古琴,琴音需能让断水剑微微颤动;再握断水剑,剑势需能让七弦琴自行发声。如此往复,直至琴剑共鸣,冢顶会开启“天光眼”,降下“阴阳二气”——阳气入剑胆,使其勇而有谋;阴气入琴心,使其静而有灵。

通神境的标志是“双生纹”:剑胆处浮现琴形纹,抚琴时剑会自发护主;琴心处浮现剑形纹,挥剑时琴音会自动护体。曾有通神境长老对战“噬魂魔”,魔音能蚀人心智,长老未抚琴,琴心剑形纹自发亮起,剑随身动,剑风化为《镇魂曲》,魔音立破,魔体被剑音震碎,魂魄被剑气净化。

剑法篇·七弦剑式

第一式 宫音裂石

“宫音沉似地脉行,剑起如崩太华峰。

重按弦,剑落千钧力;缓收指,余威裂苍空。”

注:此式以“宫音”定调,取“土德厚重,剑势沉猛”之意。抚琴时需重按五弦(土弦),让琴音如地牛翻身,沉闷震耳;挥剑则以“劈”为主,剑刃需与地面平行,带起的气流要能让周围三丈内的落叶贴地倒飞。

此式专破“防御”,无论是妖物的鳞甲、修士的护盾,还是山石壁垒,剑落处必有裂纹。关键在“音剑同重”——琴音愈沉,剑势愈猛,若琴音虚浮,剑势便如纸糊。曾有弟子以此式对战“玄龟妖”,玄龟甲壳坚如精钢,弟子连弹三记宫音,剑劈同一处,第一剑留白痕,第二剑生细纹,第三剑甲壳崩碎,剑势余威直入龟腹,将其重创。

第二式 商音断金

“商音清越似冰生,剑走偏锋断铁声。

急捻弦,剑如寒电掣;快收势,残响裂风铃。”

注:此式以“商音”定调,取“金气锐利,剑路刁钻”之意。抚琴时需急捻二弦(金弦),琴音如冰锥破空,清冽刺耳;挥剑则以“砍”为主,剑刃需走斜线,角度刁钻,专寻对手关节、脉门等薄弱处。

此式善破“快招”,对手剑招愈快,此式愈能找到间隙——因商音急促,能干扰对手的节奏感,使其变招出现刹那迟滞。曾有“无影剑”客挑战蜀山,剑快如光,无人能挡,琴剑长老以“商音断金”应对,琴音急如骤雨,剑路比剑光更刁,三招便斩断剑客右手经脉,使其快剑成空。

第三式 角音穿杨

“角音上扬似鸢飞,剑出如矢透云帷。

轻挑弦,剑带穿林风;巧转腕,锋尖点寒梅。”

注:此式以“角音”定调,取“木气舒展,剑劲绵长”之意。抚琴时需轻挑三弦(木弦),琴音如莺啼上梢,清亮上扬;挥剑则以“刺”为主,剑尖需如箭镞,直取对手要害,且剑劲能穿透三重屏障而不衰。

此式长于“远攻”,最宜对付空中强敌或远处暗箭。剑出时需与角音上扬的弧度相合,让剑气形成一道无形“音轨”,剑沿轨而行,百发百中。曾有“金鹰妖”盘旋于蜀山之上,吐风刃伤人,弟子以“角音穿杨”应对,琴音起时,剑如流星追月,穿透风刃层,正中金鹰左眼,使其悲鸣坠崖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