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章 太子定策 流徙填充新大陆(2/2)

言情小说吧【www.yqxsb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永乐大帝》最新章节。

一声清脆的铳响来自侧翼。

那苗人头目的动作猛地一滞,胸前爆开一团血花。他难以置信地低头看了看,然后轰然倒地。

不远处,一名明军火铳手冷静地放下手中的鸟铳,从腰间取出通条,开始熟练地清理铳管、装填弹药。他的眼神冷漠,如同在完成一件日常工作。

装备、训练、组织度的代差,在这片山林间展现得淋漓尽致。土司兵的勇猛,在朝廷正规军的体系化打击下,迅速崩溃。

镇远侯顾成顶盔贯甲,在一众亲卫的簇拥下,登上一处高坡,冷漠地俯瞰着战场。看着残存的苗兵狼狈逃入深山,他并未下令深追。

“传令,清扫战场,救治伤员,张贴安民告示!宣布田琛罪状,告知苗民,朝廷只诛首恶,胁从不问!愿降者,可编户为民,分予田地!”

他的任务不仅是击败,更是征服,为后续的治理铺平道路。

几乎在顾成击溃田琛主力的同时,钦差大臣孟瑾的车驾,已经进入了满目疮痍的思南地区。

他没有身着官袍,而是一身简单的儒衫,带着寥寥几个随从和文书,直接来到了受灾最重的村寨。

面对惶恐不安、面有菜色的苗民,他并未高高在上,而是让通晓苗语的吏员大声宣读太子的安民告示,并当场开仓,发放粮食、盐巴和种子。

“父老乡亲们!”孟瑾站在一个磨盘上,声音洪亮而诚恳,“朝廷知道你们受苦了!田琛、田宗鼎为私利构衅,祸害地方,陛下和太子殿下震怒!如今王师已至,祸首必将伏法!太子有令,此后废黜土司,朝廷直接派官管理,与内地一样,按律法征税,兴学堂,修道路,再无土司横征暴敛,强征你们去械斗送死!”

他指着正在分发物资的吏员:“这些粮食,是太子殿下从湖广紧急调拨来救急的!这些种子,是让你们能赶在冬天前补种一季,活下去!朝廷不是来抢你们东西的,是来帮你们过上好日子的!”

一开始,苗民们只是麻木而畏惧地看着。但当实实在在的粮食和种子拿到手里,听到以后不用再被土司随意拉去打仗,一些人的眼神渐渐活了,出现了怀疑,也出现了一丝微弱的希望。

孟瑾跳下磨盘,走到一个抱着孩子的老妇人面前,看了看她怀里面黄肌瘦的孩子,叹了口气,从随身的袋子里拿出一小块糖,塞到孩子手里。

“老人家,以后的日子,会好的。”他轻声说道。

老妇人怔怔地看着他,浑浊的眼睛里,慢慢溢出了泪水,她抱着孩子,就要跪下。

孟瑾赶忙扶住她:“使不得,老人家,使不得。朝廷派官来,是为民做主,不是来当老爷的。”

这一幕,被许多苗民看在眼里。信任的建立,往往始于最微小的细节。

孟瑾知道,平定刀兵容易,收服人心艰难。但他更知道,太子殿下要的,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胜利,更是将这千里苗疆,真正变成大明的黔地。

他回头对文书吩咐道:“详细记录此地人口、田亩、物产……很快,这里就不再是思南宣慰司了。该叫什么好呢?思南府?嗯,或许可以再分设数县……”

文书奋笔疾书,历史的车轮,在这位实干派地方官的笔下,悄然开始转动。

钦差大臣孟瑾的工作量陡然加大。他不仅要安抚百姓,登记户口,还要处理这数以万计的战俘。

在思南一处临时征用的衙门口,吏员们大声宣读着朝廷的判决:“……尔等附逆作乱,本应罪不容诛!然太子殿下仁德,念尔等多为胁从,特开天恩,准尔等戴罪立功!现将尔等编入‘远征营’,不日将漂洋过海,前往大明新辟之疆土美洲。在那里,尔等需奋力劳作,开矿筑城,垦荒戍边,以赎己罪!十年之内,若无过错,可编户为民,赐予土地!此乃尔等唯一生路!”

战俘们听着通译的翻译,反应各异。有的绝望哭泣,背井离乡、远渡重洋听起来比死亡好不了多少;有的则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与求生欲,去一个未知的地方搏一条生路,总好过现在就地处决。

孟瑾看着这一幕,心情复杂。他知道,这看似“仁德”的判决背后,是冰冷残酷的政治计算和资源输送。他轻轻叹了口气,对副手道:“造册务必详尽,姓名、年龄、籍贯、特长皆要记录清楚。这些人,将来在美洲,就是一笔‘人口账’。”

——

北京行在,朱棣的批复很快传回,只有更简洁有力的朱批:

“一应战俘,皆依太子所议,充实新疆。此策大善。”

皇帝的肯定,为这项冷酷而宏大的计划盖上了最后的印章。

不久后,一队队被绳索串联的战俘,在明军的押送下,开始从贵州的深山中走出,走向东方的港口。他们将登上那些原本用来运送移民和物资的海船,开启一段完全未知的、横跨太平洋的苦难旅程。

他们的命运,早已被紫禁城中的决策者,与遥远美洲殖民地的兴衰,牢牢捆绑在了一起。

朱高炽在文华殿收到回奏,目光再次掠过地图,从贵州移到那片苍茫的大洋。他知道,自己送去的不仅是劳力与兵源,更是一把双刃剑。既能助弟弟们开拓,也可能带来新的动荡。

但这就是帝王之道,于权衡与抉择中,推动着历史的巨轮,轰然前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