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3章 子墨新政,神秘老宅(2/2)
言情小说吧【www.yqxsb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佛缘盛世耀明章》最新章节。
子墨继续道:
“引入这些作物,再搭配先进的种植技术,设立农用所加以推广,还要建立农产品初加工工坊,延长产业链,提升附加值。向那些远在波斯囯人的庄园里,每年这种名为土豆的农作物,产量是传统作物几倍,如果我朝百姓耕种此物,生活会得到保障,便是明证;
其三,革新税制,简化税种,依据产业盈利合理征税,推行阶梯税制,扶持新兴小商户,同时严查偷税漏税之举,以确保财政收入稳定。
在财政支出方面,划出专项资金用于基建、农业,研发,定期审计账目,杜绝贪污浪费,保证资金流向关键领域,达成收支的良性循环,助力特区经济蓬勃腾飞。过往因税赋混乱,商户苦不堪言,商业凋零,合理税制能让市场重焕生机;
其四,大力发展手工业,将匠户集中起来,划分出纺织、陶瓷、竹编、五金等专业工坊区,给予技术改良所需资金,引进异域先进工艺,打造特色手工艺品品牌,拓展高端市场。
蜀地纺织业便是靠技术改良与品牌打造,畅销全国,咱们也能借鉴。”
子墨侃侃而谈,仿若一位指挥千军万马的将领,调度着改革的宏图,边说边用手在空中比划,神色激昂。
三人听了子墨这一番前所未闻的新型高产农作物,生产理念和改革模式,震惊得呆立当场,仿若被施了定身法一般,眼睛瞪得滚圆,嘴巴微张,满脸的不可思议。
林枫心中暗叹,这司隶大人智谋过人,思维独特,自己往后怕是遇上劲敌了,往后行事可得加倍小心才是。
他面上却依旧维持着恭敬的神情,嘴角挂着淡淡的微笑,眼神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,恰似湖面泛起的一丝涟漪,稍纵即逝却又真实存在。
朱中迟心中则是另一番想法,多年来,黄河水患始终是心头大患,如今终于有朝廷一方大员主动着手治理,实在是百姓之福,自己定要全力配合。
可他又不禁担忧,这改革之路必定荆棘丛生,那些世族权贵和地方官吏,向来是改革的巨大阻碍,要想真正将这些举措推行下去,谈何容易啊!但他心意已决,不管前路如何艰难,都要坚定地支持司隶大人的改革。
想到此处,他神色坚毅,微微攥紧了拳头,指关节泛白,仿若在向困难宣战。
吕凯满心都是对子墨新观念和改革模式的由衷钦佩。
他本就是个务实之人,深知秦岭以北的山区,如今正值大汉发展的黄金时期,土地肥沃,百姓生活安稳,此刻正适合大力发展地方工坊和民间手工艺。要是司隶大人的改革方案能够顺利施行,那必定能给本地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。
他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,微微颔首,对未来充满了期待,恰似春日里期待丰收的农夫,脸上洋溢着憧憬。
这时,林枫率先开口,脸上带着几分疑惑,拱手问道:
“司隶大人,下官所辖区域商贸繁荣,店铺林立,往来商贾众多。可税赋繁杂,各种名目的税收让商户苦不堪言,多有怨言,依大人之见,该如何妥善平衡这税收与商贸发展之间的关系呢?”
说罢,他微微皱眉,目光紧紧盯着子墨,眼中满是探寻之意,仿若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行者,急切渴望得到指引。
子墨微微一笑,神色从容,不紧不慢地说道:
“林大人,这税收之道,在于宽严相济。繁杂的税赋,固然能在短期内增加财政收入,却会极大地抑制商贸的活力。
就好比给马套上过重的枷锁,它又怎能跑得快?简化税种后,商户便能更清晰地知晓自身应缴税额,减少不必要的困扰。
推行阶梯税制,对于那些小本经营的商户给予一定扶持,既能让他们得以生存发展,又能激发市场的活力。
如此一来,商贸繁荣了,税收自然会稳步增长,这便是‘放水养鱼’之策啊。”
说罢,他目光炯炯,直视林风的眼睛,那眼神仿若智慧的灯塔,穿透迷雾,照亮前路。
林枫听后,先是一怔,随即恍然大悟,脸上露出钦佩之色,连连点头道:
“大人高见,下官受教了。”
心中暗自惊叹,这司隶大人果然不同凡响,三言两语便将这复杂的问题剖析得如此透彻,恰似拨云见日,心中不禁对他又多了几分敬畏。
朱中迟接着问道:
“司隶大人,下官辖区内黄河水患频发,沿岸百姓苦不堪言。
大水一来,房屋被冲垮,庄稼被淹没,无数家庭妻离子散。即便有王景大人治水,可这水患由来已久,河道淤积严重,地势复杂,治理起来谈何容易,且治水所需的人力、物力巨大,又该如何协调各方,确保治水工程顺利推进呢?”
他神色忧虑,眉头紧锁,眼神中满是关切,仿若一位忧心忡忡的家长,为孩子的安危操碎了心。
子墨神色凝重,沉思片刻后说道:
“朱大人所言极是。治水乃国之大事,绝非一朝一夕之功。
人力方面,可在七郡之内招募壮丁,给予合理的报酬和妥善的安置,如此既能解决人手问题,又能为百姓提供生计。就像当年李太守治水,招募当地百姓,不仅解决了人力难题,还让百姓增收。
物力上,一方面朝廷会拨付专项资金,另一方面,可发动当地的豪族富商出资出力,事后给予他们一定的嘉奖和优惠政策。
至于协调各方,本司隶会设立专门的治水衙门,由治水专家王景负责统一调度指挥,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。”
说罢,他目光坚定,看向朱中迟,那眼神仿若定海神针,让人心安。
朱中迟听后,心中豁然开朗,拱手说道:
“大人思虑周全,下官惭愧。有大人这般谋划,治水大业可期啊!”
眼中满是敬佩和信任,仿若找到了主心骨,腰杆也挺直了几分。
吕凯也上前一步,恭敬问道:
“司隶大人,下官所辖之地工坊众多,匠人们手艺精湛,却因缺乏传承与创新,发展受限。
技艺传承和创新一直是难题,不知大人有何良策?”
他神色专注,认真地看着子墨,仿若求知若渴的学子,眼神中满是期待。
子墨微笑着说道:
“吕大人,这技艺传承与创新,关键在于人才。可设立工坊学堂,让经验丰富的匠师传授技艺,同时鼓励年轻匠工去学习异域的先进工艺。
对于那些在技艺上有创新突破的匠户,给予丰厚的奖励和荣誉,如此一来,既能传承技艺,又能激发创新活力。
比如江南的丝绸工坊,就是靠引入西域织法,名声大噪,生意兴隆。”
吕凯听后,不禁眼前一亮,激动地说道:
“大人此计甚妙!下官这就回去筹备,定不负大人所望!”
脸上洋溢着兴奋和期待,仿若即将奔赴战场的勇士,摩拳擦掌,跃跃欲试。
三人听了子墨的解答,皆是惊为天人,只是每个人所处的位置不同,但心中对这位司隶大人的敬佩之情愈发深厚。
子墨这时候突然向朱中迟问道:
“朱大人,长安东市旁边那处宅院可是你家的产业?”
说着,微微歪头,目光紧紧盯着朱中迟。
“禀大人,这大同庐府邸是前朝时期旧帝王莽的旧居。先皇所赐于下官。由于下官并不在长安京兆尹衙门办公,所以才一直空置。不知大人为何突然问起我此处老宅?”
朱中迟一脸诧异,眼中满是疑惑,微微皱眉,身体下意识地紧绷。
子墨看到朱中迟一脸诧异,微笑着答道:
“哦,王莽的老宅,那可是一处风水宝地啊!占地可有几十亩地的豪宅。亭台楼阁,假山池塘,应有尽有。”
边说边用手比划着,脸上露出向往的神情。
朱中迟点了点头,接言道:
“是啊,这处大型宅院对于我来说,根本就无福消受啊!已经十多年未打理过了,庭院荒芜,杂草丛生,不知大人有何想法?”
说着,轻轻叹了口气,脸上满是无奈。
子墨见朱中迟如此懂事地递上了“话头”,也不客气,直言道:
“本司隶想把你的这处院子买下来建起一座长安城的交易市场。不知道朱大人能否割爱?”
身体微微前倾,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急切和期待。
“禀大人,这可是先帝所赐的东西,下官哪敢卖给大人啊?
再说,那处宅院也非常的古怪,每逢月圆之时,后院就会传出隆隆的地呜之声,恐怖异常。
下官也几次请有道之高人帮忙镇宅,但也毫无作用。如果大人用来做为市场,恐怕是会引发坊间恐慌,不妥吧?”
朱中迟面露难色,言辞间满是担忧,额头甚至渗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,他抬手轻轻擦拭,动作里带着几分局促。
“大人有所不知,那些高人来了之后,摆坛作法,念念有词,各种法器用了个遍,可一到月圆之夜,那怪声依旧。邻舍们都传这宅子邪性,若真拿来建市场,人来人往,万一出点什么乱子,下官实在担待不起。”
他说着,双手不自觉地绞在一起,仿佛那莫名的地鸣声已在耳畔响起。
子墨长笑一声,笑声爽朗,震得厅中空气都微微颤动。
“朱大人多虑了,此处老宅我司隶征用了,价格必定合理,朱大人放心。陛下那里我自会说明这老宅的用处和价值。”
他站起身,双手负于身后,迈着沉稳的步伐走到朱中迟面前,目光坚定且温和,
“陛下向来以民生社稷为重,如果知晓这宅子能为长安的商贸发展添砖加瓦,必定龙颜大悦,不仅不会怪罪于你,反而会对你顾全大局的态度给予肯定。
至于你所担心的怪事,我自幼熟读各类奇书古籍,也身怀异术,知晓诸多奇异之事的缘由,定会妥善处理,绝不会影响将来的市场发展。”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子墨拍了拍朱中迟的肩膀,给他吃下定心丸。
朱中迟听了子墨这番话,紧绷的身体渐渐放松下来,他沉思片刻,抬头望向子墨,眼中已没了先前的犹疑,取而代之的是一丝释然与信任。
“既然大人如此有把握,下官也不再多言,愿全力配合大人。”
说罢,他拱手行了个大礼,身姿恭敬。
随后,属官南中英按照子墨的安排,快步走到朱中迟身旁,脸上带着职业性的微笑,礼貌地说道:
“朱大人,那就烦请您告知管家,明日我便登门,一同进行老宅的评估和价格确认,还望诸事顺遂。”
南中英微微欠身,态度谦逊又不失干练。朱中迟点头应允,两人又简单交流了几句细节,约定好时间后,南中英才退下,着手准备相关事宜。
待众人散去,司隶衙门又恢复了平静,唯有子墨还坐在案前,烛火映照着他的面庞,勾勒出坚毅的轮廓。
他再次拿起卷宗,可心思却不由自主地飘向那座神秘的老宅。
明日便是月圆之夜,那神秘的地鸣声究竟从何而来?王莽的老宅里,还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?
子墨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,发出有节奏的声响,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期待与兴奋,对于即将到来的探索,他已然做好了准备,仿佛一位即将奔赴战场的勇士,无畏且坚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