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23章 变革之始(1/2)

言情小说吧【www.yqxsb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命运之局之朝天的野望》最新章节。

实学大会结束后,萧瑾走到林焱身边,声音不高却足以让周围重臣听清:"林爱卿,今日一见,朕更加确信实学兴邦的道理。立即着手选拔贤才,不得拖延。"

"臣遵旨。"林焱躬身应下,余光却瞥见张德容脸色难看地退出了人群。

散场后,吴子默兴奋地走来:"大人,今日之会大获成功!尤其是杨明的速算器,连户部的官员都赞不绝口。"

林焱微微一笑:"这只是开始。博士科的真正挑战,现在才来临。"

吴子默会意:"大人是指招生之事?"

"正是。"林焱点头,"眼下虽然获得了陛下的全力支持,但能否招到合适的学生,才是关键。"

方正学从远处赶来,抱拳道:"大人,好消息!刚才就有十几位年轻士子前来询问报名之事。"

"那就立即准备起来。"林焱吩咐道,"请杨明、郑天机和李水三位暂留京城,协助出题考核。招生标准务必严格,宁缺毋滥。"

三人快步走向国子监,街上行人议论纷纷,不少人正热烈讨论着实学大会的见闻。

"那个速算器真是奇妙,户部若用上此物,何愁算账繁琐?"

"我更喜欢那水利模型,若能在我家乡推广,年年水患可保无忧。"

"听闻博士科即将招生,不知考核标准如何?我家小儿精通算学,可有机会入选?"

林焱听到这些议论,心下一喜。实学大会的效果比预期更好,普通百姓也开始认同实学的价值。或许博士科招生并不会像之前担心的那样困难。

然而,刚回到国子监,赵全便急匆匆地赶来:"大人,不好了!礼部刚刚传出公告,声称博士科考题有违祖制,要求各家书院劝阻学生报考。"

"又是张德容!"林焱冷笑,"实学大会已经证明实用之学的价值,他还是不死心。"

"不仅如此。"赵全继续道,"各大书院纷纷响应,已有十几家贴出告示,声称凡报考博士科者,日后不得入其门墙。"

方正学忧心忡忡:"这下麻烦了。士子多敬仰名儒,若名儒反对,恐怕报考人数寥寥。"

林焱思索片刻,问道:"可有书院支持博士科?"

"倒是有几家。"吴子默回答,"江南的明理书院、西川的格物堂,还有北方的实用学舍,都曾来信表示支持。只是与反对的名门书院相比,影响力小了些。"

林焱忽然露出笑容:"影响力小不要紧,有支持就好。赵全,你立即去请这几家书院的山长,就说林某有请,务必尽快赶来京城。"

"大人有何打算?"方正学不解。

"兵分两路。"林焱解释道,"一方面,我们需要这些支持实学的书院公开表态,给犹豫不决的士子指明方向;另一方面,我打算请杨明、郑天机他们亲自到各地演示实学成果,让更多人亲眼见证其价值。"

"此计甚妙!"吴子默拍手称赞,"眼见为实,耳听为虚。若能让更多人亲眼见到实学的价值,必能改变看法。"

"还有一事。"林焱继续道,"明日早朝,我打算请陛下颁布政令,凡科举考中者,若兼通实学,可优先任用。如此一来,必会激励更多士子学习实学。"

方正学与吴子默对视一眼,齐声赞叹:"大人远见!"

正当他们讨论对策时,一名小吏匆匆赶来:"禀大人,有位白发老者求见,自称隐居山野多年,听闻博士科招生,特来应聘教席。"

林焱有些意外:"可知此人姓名?"

"老者自称姓徐,名正道,乃前朝大儒徐行之后人。"

"徐行?"林焱眼前一亮,"快请进来!"

须臾,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被引入厅内。老者虽年逾古稀,但精神矍铄,目光炯炯有神。

"老先生请坐。"林焱亲自扶他入座,"听闻先生是徐行大儒之后,不知可有证据?"

老者捋须笑道:"贫道隐居山野多年,何来证据?不过,家父遗留的几本手稿或可证明。"说着从布袋中取出几卷发黄的书册。

林焱接过一看,眼中闪过惊讶之色。这几本手稿正是徐行晚年所着的《实学论》,书中大胆论述了实用之学的价值和发展方向,在当时引起轩然大波,后来更是被视为禁书。

"没想到竟能见到《实学论》真迹!"林焱激动地翻阅着,"先生既是徐行后人,为何现在才出山?"

徐正道叹息道:"家父生前因《实学论》备受攻击,临终前嘱咐后人暂避锋芒。老朽隐居深山多年,专研实学,近日听闻朝廷设立博士科,心中大喜,故而冒昧前来。"

"先生来得正是时候!"林焱喜形于色,"博士科正缺德高望重的教席。若先生愿意主持实学教席,必能镇住那些反对之声。"

"老朽虽年迈,但愿尽绵薄之力。"徐正道点头应允,"不过,老朽有一个条件。"

"先生请说。"

"博士科除了教授算学、天文、水利等实用之术外,还应加入'格物致知'一科。"徐正道正色道,"实学不应只关注技术层面,更应探究天地万物的根本规律。"

林焱眼前一亮:"先生所言极是!实用之学若只停留在技术层面,难以持续发展。唯有探究根本规律,才能创造更多奇迹。"

吴子默也连连点头:"格物致知,正是实学的灵魂所在。有了这一科,博士科的学术体系才算完整。"

"那就这么定了。"林焱拍板,"请徐先生担任博士科总教席,专门负责'格物致知'一科的教学。其他实用之学则由杨明、郑天机等人分别负责。"

徐正道欣然应允:"老朽定当尽心竭力,不负所托。"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