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42章 边关风云(2/2)
言情小说吧【www.yqxsb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命运之局之朝天的野望》最新章节。
五组人马同时行动,迅速接近各自目标。林焱小组成功靠近投石机,开始洒下火油。就在他们准备点火时,四周突然亮起数十支火把,数百名敌军从隐蔽处涌出,将他们团团围住。
"有埋伏!"林焱大喊一声,锦衣卫立即结成战阵,背靠背防守。
"林大人,别来无恙啊,"一个熟悉的声音从黑暗中传来,随后一个身穿锦袍的中年人走到火光中,正是林焱在朝中的老对手,兵部右侍郎孙鹤龄!
"孙大人?"林焱震惊之余很快恢复冷静,"原来拓跋勇背后是你。"
孙鹤龄冷笑:"不止是我,还有许多与你有仇的人。姚文华之死,让我们明白了一件事:与其等你变法得逞,不如联手将你除掉。"
"为一己私利勾结外敌,孙大人好大的胆子,"林焱冷声道,"就不怕株连九族吗?"
"株连九族?"孙鹤龄大笑,"大周已是日落西山,拓跋勇很快会建立新的政权,到时候我们这些协助者自然会得到丰厚回报。"
林焱心中大惊:这次叛乱比想象的严重得多,已经不是单纯的边境冲突,而是一场有预谋的叛乱,目的是颠覆大周朝廷!
"诸位,杀出去!"林焱一声令下,锦衣卫精锐拼死冲杀,试图突出重围。
混战中,林焱身中两箭,但仍带领三十余名锦衣卫突出重围,向雁门关方向撤退。孙鹤龄命令大批骑兵追击,却在半路遭遇程虎威率领的接应部队,被迫退回。
回到雁门关,林焱立即向京城发出紧急军报,揭露孙鹤龄勾结拓跋勇叛乱的真相。同时,他命令加强城防,准备应对敌军更猛烈的攻势。
次日,拓跋勇果然发动了全面进攻。三万大军分成数批,轮番冲击雁门关。城墙上的守军奋力抵抗,但在强大的攻势下,西北角城墙终于出现了一道大缺口。
"快,启用第二道防线!"林焱咬着牙下令。守军在缺口后方组成密集阵型,阻击涌入的敌军。双方在城墙缺口处展开激烈厮杀,很快尸横遍地,血流成河。
战况最激烈时,一支敌军从东面发起猛攻,似乎想分散守军注意力。林焱立即看穿这一计谋:"主力仍在西北角,东面只是佯攻,不要上当!"
在林焱指挥下,守军死守西北角缺口,用密集弓弩射击和滚木擂石反击敌军的每一次冲锋。到日落时分,敌军虽然占据了城墙缺口,但始终无法突破第二道防线,只能暂时撤回,准备次日再战。
"还能坚持多久?"程虎威问道,脸上满是疲惫。
林焱计算了一下时间:"李乾将军最快后天能到,我们必须再坚持两天。"
然而第二天的战况更为惨烈。拓跋勇亲自率领精锐骑兵,配合从朝中叛变的孙鹤龄,对雁门关发起猛攻。这次他们改变策略,不再集中攻打西北角,而是分兵多路,同时攻打数个方向,让守军疲于奔命。
林焱身先士卒,在各个防线间奔波指挥,多次身陷险境。到中午时分,敌军已经在三个地方突破城墙,守军被迫退守内城。
"大人,再这样下去,到晚上恐怕整个外城都会落入敌手,"程虎威报告道,"内城粮草不足,最多支撑一日。"
林焱沉思片刻,突然问道:"你可还记得上次王俊之乱时,我们如何扭转局势的?"
程虎威一愣,随即恍然大悟:"拓跋烈!大人是说,我们可以利用拓跋烈?"
"正是。"林焱点头,"拓跋勇虽然发动政变,软禁了兄长,但必然有不少人仍忠于拓跋烈。若能设法联系这些人,或许能从内部瓦解拓跋勇的联军。"
"但拓跋烈被软禁,我们如何联系他的支持者?"
林焱露出一丝神秘的笑容:"其实我早有准备。上次与拓跋烈谈判时,我已留下一条秘密联络渠道。"他从怀中取出一枚刻有特殊花纹的骨哨,"这是拓跋烈送我的信物,可以联系他的心腹。"
当晚,林焱派出几名精通游牧民族语言的锦衣卫,带着骨哨悄悄潜出城去,寻找拓跋烈的支持者。
第三天,战况依旧惨烈。敌军已经占领了大部分外城,守军退守内城,做最后抵抗。就在形势最危急的时刻,城外突然传来一阵混乱的喊杀声。
登上城楼观察,只见敌军阵营中突然分裂成两派,互相厮杀起来。一面写有"拓跋烈"字样的大旗在敌军中升起,显然是拓跋烈的支持者发动了反击。
"时机到了!"林焱一声令下,"全军出击,协助拓跋烈一派击败叛军!"
程虎威带领一千精锐从内城冲出,直取敌军中枢。拓跋勇没想到会在胜利前夕遭遇内部叛乱,仓促应战,很快陷入两面夹击的困境。
战斗持续到黄昏,拓跋勇的联军终于崩溃,四散奔逃。拓跋勇本人在突围时被乱箭射中,身受重伤,被拓跋烈的支持者生擒。孙鹤龄则趁乱逃遁,不知所踪。
次日清晨,拓跋烈被解救出来,重新掌控了部落大权。他亲自来到雁门关,向林焱表达谢意:"多亏林大人暗中联系我的心腹,否则我恐怕已经性命不保了。"
林焱微笑道:"拓跋大首领言重了。大周与乌兰部落本就是友好邻邦,互相帮助是应当的。只可惜拓跋勇被奸人蛊惑,酿成今日之祸。"
拓跋烈叹息:"确实如此。我那弟弟一向急功近利,被朝中那位孙大人许以重利,才会背叛我,发动叛乱。如今他已经伏诛,部落重回正轨,我向林大人保证,今后绝不会再有类似事件发生。"
"那就太好了,"林焱点头,"不过,孙鹤龄仍在逃亡,必须将他缉拿归案,以绝后患。"
拓跋烈立刻表态:"我已派出最精锐的骑兵追捕,若发现他的踪迹,定会立刻通知大周朝廷。"
两日后,李乾率领援军终于抵达雁门关。得知危机已解,李乾大为赞赏:"林大人运筹帷幄,不仅解救了雁门关,还揭露了朝中奸臣,实乃国之栋梁!"
林焱谦虚回应:"这都是陛下洪福,各位将士浴血奋战的结果。不过,此次事件暴露出我们边防存在重大漏洞,必须尽快整顿。"
李乾点头赞同:"林大人所言极是。等回京后,我会向陛下上奏,全面加强边防建设。"
处理完边关事务,林焱与李乾启程返回京城。一路上,林焱不断思考着此次危机的深层原因:守旧派与变法派的矛盾已经激化到勾结外敌的地步,这预示着未来变法之路将更加艰难。
同时,他也更加坚定了推行变法的决心。只有通过变法,加强国家实力,建立健全的制度,才能避免类似的危机再次发生。
回到京城,萧瑾在宫中亲自接见了林焱和李乾,听取了他们的详细汇报。
"爱卿此次立下大功,"萧瑾龙颜欣悦,"不仅平定边患,还揭露了朝中奸臣,朕心甚慰。"
林焱躬身道:"陛下,此次边关之变,表面上是游牧部落内讧,实则是守旧派对变法的又一次抵抗。臣恳请陛下尽快推行变法,以固国本。"
"爱卿所言极是,"萧瑾正色道,"此次孙鹤龄勾结外敌,意图颠覆朝廷,已让朕看清了守旧派的真面目。朕决定加速推行变法,尤其是军制改革和吏治整顿两方面,务必铲除此类隐患。"
林焱大喜:"陛下圣明!此次事件也表明,我们的边防体系亟需改革。臣建议设立专门的边防督察司,统一管理边境军事和民政事务,避免各自为政的弊端。"
"此议甚好,"萧瑾当即拍板,"就由爱卿着手筹建边防督察司,同时加紧推进其他变法项目。朕会全力支持爱卿,共同开创大周盛世!"
从皇宫出来,林焱回到自己府邸,立即召集心腹和明理学院的学生,开始起草边防督察司的组织架构和军制改革方案。
这次雁门关之战,虽然惊险万分,但也加速了变法进程,使守旧派元气大伤。林焱坚信,从此以后,变法之路虽然仍会充满荆棘,但前景已经越来越明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