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43章 变法序曲(1/2)
言情小说吧【www.yqxsb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命运之局之朝天的野望》最新章节。
"边防督察司初步框架已成,请大人过目。"唐山长将一叠厚厚的文书呈到林焱面前,神情严肃而专注。
林焱接过文书,仔细阅读起来。这是他从雁门关回京后,与唐山长、苏明远等明理学院师生共同起草的变法方案第一部分。边防督察司作为变法的先行项目,关系到北疆安全与朝廷对边境的有效管控,容不得半点疏忽。
"边防督察司设正、副督察各一名,下设军事、民政、商贸三司,各司设长官一名,副手两名。"林焱边看边点头,"直属于朝廷,不受地方官员节制,这个设计很好。"
苏明远补充道:"我们还参考了前朝藩镇之乱的经验教训,规定边防督察每三年轮换一次,避免久任生变。同时,军饷物资直接由户部拨付,不经地方官员之手,杜绝中饱私囊。"
"问题在于人选,"林焱眉头微皱,"谁来担任首任督察至关重要。此人既要熟悉军事,又要通晓政务,更要绝对忠于朝廷。"
唐山长思索道:"程虎威在雁门关表现出色,或为合适人选。"
"程虎威确实忠勇可嘉,但经验尚浅,独当一面恐难胜任。"林焱摇头,起身踱步,"我在想,何不请李乾将军担任首任督察?他为兵部尚书,威望高,军事经验丰富,又是陛下心腹。"
众人一想,纷纷点头赞同。苏明远接着说道:"既然涉及军政两方面,副督察可选择熟悉边疆民情的官员,形成互补。"
林焱满意地笑了:"这个安排有道理。明日早朝,我将向陛下提出这一建议。"
他继续翻看文书,仔细审阅每一项制度设计。作为变法的起点,边防督察司必须树立典范,为后续改革积累经验,也为其他地方增加信心。
"关于军制改革,唐先生可有新的构想?"林焱问道。
唐山长从案几上取出另一叠文书:"军制改革关乎根本,我们反复斟酌,提出了'三军统制'的设想。"
林焱接过文书,只见上面详细绘制了新军制的组织架构:废除传统九边军镇制度,改设禁军、边军、乡军三大系统,各自独立又相互牵制。禁军驻守京畿,保卫朝廷;边军镇守边疆,抵御外敌;乡军分布各州县,维持地方治安。
"这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,"林焱满意地点头,"三军分设,互不统属,可防止军权过度集中。同时,新制度还需解决军饷、训练、晋升等实际问题。"
刘守忠接口道:"关于军饷,我们设计了'专库制',即军饷单独设库,由户部直接管理,每月定期发放,严禁挪用。"
"训练方面,"苏明远补充道,"明理学院可选派精通兵法的教习,前往各军编撰训练手册,统一军事训练标准,提高战斗力。"
众人又讨论了晋升制度、军功奖励、伤亡抚恤等细节。林焱不时提出修改意见,众人认真记录。整整一天,他们都沉浸在变法方案的讨论中,直到深夜才散去。
次日清晨,林焱早早进宫,请求觐见萧瑾。得到允许后,他将边防督察司和军制改革的方案呈上,并详细解释了其中关键设计。
萧瑾认真听完,龙颜大悦:"爱卿所设计的方案既顾及实际需要,又考虑长远安排,朕甚为满意。尤其是边防督察司一事,朕准了,即日颁布诏书,任命李乾为首任督察。"
"陛下圣明。"林焱躬身道,"臣还有一事启奏。"
"但说无妨。"
"在推行变法过程中,势必会触动一些人的既得利益,引发抵制。如何克服这些阻力,确保变法顺利进行,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挑战。"林焱神色严肃,"臣建议设立'变法议事厅',由陛下亲自主持,集思广益,统筹全局。"
萧瑾微微点头:"爱卿所言极是。变法非小事,确需朕亲自过问。就依爱卿所言,设立变法议事厅,成员由朕亲自钦点。"
林焱又道:"臣以为,变法议事厅除朝中重臣外,还可邀请明理学院师生参与,他们学识渊博,眼界开阔,有助于变法推进。"
"此议甚好!"萧瑾拍案称赞,"既如此,朕即刻下诏,设立变法议事厅,由朕亲自担任议长,你为副议长,成员包括李乾、何忠及明理学院代表。每五日议事一次,遇重大事项可随时召集。"
离开皇宫,林焱直奔明理学院,将好消息告诉唐山长等人。众人闻讯,既欣喜又感责任重大。
"陛下如此器重我等,我们必须拿出最好的方案,不负圣望。"唐山长语气坚定。
"接下来,我们要准备科举改革和吏治整顿方案,这两项都关系到变法的根本。"林焱提议道。
苏明远立刻接话:"科举改革,我已有初步构想。现行八股取士,限制思想,扼杀创新,不利国家发展。我们可在保留经义考核的基础上,增加策论、算学、史学等科目,选拔真才实学之士。"
刘守忠补充道:"同时,可设立专门科目,如农学、水利、算学等,选拔专才,满足国家不同方面的人才需求。"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林焱点头赞同:"这个方向很好。科举改革触动的是根本,必然引发士林震动,我们要做好充分准备。"
接下来几日,林焱与明理学院师生共同起草科举改革方案。他们查阅大量史料,分析历代科举得失,结合当前国家需求,设计了全新的科举制度。
改革方案很快成型:废除八股文,改以经义、策论、史学为主要考核内容;增设算学、天文、农学、水利等专门科目;考官选拔更加严格,实行回避制度;同时增加地方保送名额,确保各地人才均衡发展。
方案拟定后,林焱先在朝中几位开明大臣中试探反应。如他所料,反馈褒贬不一。支持变法的官员认为新制度有利于选拔真才实学;而守旧派则认为废除八股有违祖制,难以接受。
"看来科举改革之路不会平坦。"林焱对唐山长说,"我们需要逐步推进,先在小范围试行,证明其可行性,再全面推广。"
唐山长同意这一策略:"可以先在明理学院内部试行新的考核方式,选拔优秀学生参与变法事务,以实践证明新制度的优越性。"
就在林焱全力推进变法之际,何忠带来了一个重要消息:逃亡的孙鹤龄在北方一座小城被捕,正押解回京。
"此贼罪大恶极,勾结外敌,意图颠覆朝廷,必须严惩不贷。"林焱冷声道,"押回京后,由锦衣卫严加审讯,务必查清其同谋。"
三日后,孙鹤龄被押解到京,关入锦衣卫大牢。何忠亲自审讯,但孙鹤龄咬紧牙关,拒不吐露同谋。
"这老狐狸很狡猾,"何忠向林焱报告,"一口咬定是受人蛊惑,但拒不透露幕后主使。"
林焱沉思片刻:"继续审讯,同时派人彻查他的人际往来。此人在朝中数十年,根基深厚,不可能孤军作战。"
审讯持续了数日,终于在锦衣卫的严刑逼供下,孙鹤龄松口,供出了一批同谋,包括兵部、户部和吏部的几名高级官员,都是坚定的守旧派。
"这个名单与我预料的差不多,"林焱检视供词,"不过,我担心背后还有更大的鱼没被揪出来。"
何忠点头:"我也有这种感觉。孙鹤龄虽是朝中重臣,但还不足以策划如此大规模的叛乱。背后必有更有权势的人在支持。"
"继续审讯,一定要挖出幕后黑手。"林焱强调,随后转向变法事务,"明日召开首次变法议事厅会议,我们要做好充分准备。"
次日,变法议事厅在皇宫内正式召开。萧瑾亲自主持,林焱、李乾、何忠及明理学院代表等人参加。会议首先讨论了边防督察司的具体实施方案。
"李尚书,"萧瑾对李乾说道,"朕已决定任命你为首任边防督察,即日启程赴任。边防事关国家安危,希望你不负重托。"
李乾躬身领命:"臣定当竭尽全力,守卫边疆,不负陛下信任。"
接着,林焱提出了军制改革方案。方案详细阐述了"三军统制"的具体实施步骤,包括兵源招募、军饷发放、训练标准等各个方面。
"这个方案切实可行,"李乾表示赞同,"尤其是军饷专库制度,可有效解决军饷被挪用、克扣的问题。"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