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52章 边境烽烟(1/2)

言情小说吧【www.yqxsb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命运之局之朝天的野望》最新章节。

林焱匆匆入宫,萧瑾已在御书房等候。见林焱进来,萧瑾脸色凝重:"爱卿来得正好,朕刚收到边关紧急军报。"

"陛下,臣也刚得到消息。恭王勾结北方游牧部落,已集结大军向我边境挺进。"林焱拱手道。

萧瑾将军报递给林焱:"恭王此贼真是狼子野心!才逃出京城不到半月,便勾结外敌兴兵犯境,罪不容诛!"

林焱仔细阅读军报。据边关斥候回报,恭王已联合北方三大部落,集结约五万骑兵,分三路向边境推进。东路直指榆关,中路进犯雁门关,西路攻打玉门关。目前李乾将军率军驻扎雁门关,兵力约两万,面对五万敌军,形势十分严峻。

"陛下,事态紧急。臣建议立即增派兵力支援边关,同时加速三军统制改革,巩固边防体系。"林焱沉声道。

萧瑾点头:"朕已下令,抽调京畿周边三万精兵,即刻北上增援。同时,从南方各省征调五万大军,准备第二波支援。但从南方调兵至少需要一个月时间,在此之前,边关必须坚守。"

"陛下英明。"林焱思索片刻,继续道,"除了增兵,臣还有几点建议。一是立即派出使者,联络北方其他部落,离间恭王与三大部落的关系;二是加强边关城防,尤其是三大关隘的防御工事;三是派遣明理学院熟悉兵法的教习前往边关,协助李乾将军制定防御策略。"

萧瑾赞许地点头:"这几点建议都很好。就依爱卿之策。不过,使者一事至关重要,必须选派足智多谋、能言善辩之人。爱卿可有合适人选?"

林焱不假思索:"明理学院的刘守忠先生最为合适。他精通北方各部落语言和风俗,曾多次出使边境,与部落首领有旧交。若由他出面联络,成功率会大大提高。"

"好,就派刘守忠前往。"萧瑾当即拍板,"至于明理学院教习,由爱卿安排人选。边关防御一事,李乾将军经验丰富,但面对如此大规模的进攻,确实需要更多智囊支持。"

林焱领命,随即提出另一建议:"恭王虽已叛逃,但京中和地方恐怕还有不少他的党羽。臣建议继续由何忠率领锦衣卫彻查,防止内外勾结,危害朝廷。"

"准。"萧瑾沉声道,"恭王一党,必须彻底铲除,绝不留后患。何忠伤势如何?可还能主持此事?"

"何大人虽受伤,但精神矍铄,已能指挥行动。不过,为保险起见,臣会派心腹协助。"

商议完毕,林焱立即返回府邸,召集明理学院师生和心腹谋士,安排紧急事务。刘守忠被派往北方,联络未参与此次叛乱的部落,制造分裂;唐山长和五名精通兵法的教习准备北上,协助李乾将军制定防御策略;苏明远则负责在京城继续推进科举改革和吏治整顿,确保变法不受阻碍。

安排妥当后,林焱又亲自前往锦衣卫衙门,看望受伤的何忠,并商议如何彻查恭王党羽。

"大人,您来得正好。我们刚刚抓获一个重要嫌犯。"何忠虽然身负重伤,但精神矍铄,"此人是恭王府的账房先生,负责管理恭王的秘密账目。从他口中,我们得知恭王在朝中和地方安插了大量暗桩,其中不乏重要官员。"

林焱神色一凝:"名单拿来了吗?"

何忠递上一份名册:"这是初步整理的名单,已查实的有四十余人,尚需调查的有近百人。"

林焱仔细查看名单,发现其中竟有六部尚书和侍郎共七人,都察院左右都御史三人,以及各省总督、巡抚共十五人。这些都是朝廷重臣,若真与恭王有牵连,后果不堪设想。

"此事关系重大,必须谨慎处理。"林焱沉声道,"名单上人员分为三类处理:证据确凿者,立即拿下审讯;有疑点但证据不足者,严密监视,搜集证据;仅有微弱关联者,暂时观察,不打草惊蛇。"

何忠点头赞同:"大人考虑周全。不过,这些人大多位高权重,若要拿下,必须有陛下圣旨。"

"我会立即求见陛下,请示此事。"林焱说道,"同时,你派出得力心腹,秘密监视这些人的一举一动,防止他们与恭王暗中联络或逃跑。"

商议完毕,林焱再次入宫,将恭王党羽名单呈给萧瑾。萧瑾看后,龙颜大怒:"好一个恭王,竟在朝中安插如此多的爪牙!这些人平日看似忠心耿耿,实则暗中勾结,图谋不轨,实在可恨!"

林焱趁机道:"陛下,此事必须尽快处理,否则一旦走漏风声,这些人可能会串联一气,甚至勾结外敌,危害更大。"

萧瑾沉思片刻,果断决定:"就依爱卿所言,分三类处理。证据确凿者,立即拿下;有疑点者,秘密监视;微弱关联者,暂时观察。朕即刻下旨,授权锦衣卫全权处理此案。"

"陛下圣明。"林焱接着说,"臣还有一事禀报。北方战事紧急,臣请求亲赴边关,协助李乾将军应对危机。"

萧瑾惊讶道:"爱卿乃朝廷重臣,身系变法重任,怎可冒险前往边关?"

林焱解释道:"正因变法重要,才更需确保边关安全。李乾将军虽骁勇善战,但面对恭王的诡计多端,未必能全面应对。臣若前往,可在军事和外交两方面协助,共同应对危机。"

萧瑾沉吟良久,终于点头:"爱卿之言有理。不过,边关凶险,爱卿须小心行事。朕会派五千精锐护送你前往,确保安全。"

林焱谢恩,转而请示另一事项:"科举改革和吏治整顿不能因战事而停滞。臣建议,由苏明远代表臣继续推进这些工作,确保变法进程不受影响。"

"准。"萧瑾批准了这一安排,"朕会亲自过问变法事务,确保一切按计划进行。爱卿何时启程?"

"三日后。"林焱回答,"臣需要时间安排好变法事务的交接,并为边关之行做准备。"

离开皇宫,林焱立即着手准备。他召集唐山长、苏明远等人,详细交代变法事务。同时,派人连夜赶制军用地图、兵书和新式武器设计图,准备带往边关。

三日后,林焱率领五千精锐和十名明理学院教习,启程北上。临行前,萧瑾亲自送行,并授予林焱"钦差大臣"印信,可全权处理边关军政事务。

一路上,林焱不断接收边关战报。情况比想象的更为严峻:恭王已率领联军开始试探性进攻,榆关和玉门关已经历了数次小规模战斗。李乾将军虽然击退了这些袭击,但损失不小,尤其是在榆关,守军损失近千人。

十日后,林焱一行终于抵达雁门关。李乾亲自出城迎接,神色凝重:"林大人,您总算来了。形势比奏报中所述更加危急。敌军已集结七万人,远超我们最初预计的五万。"

"七万?"林焱眉头紧锁,"看来恭王在北方的影响力比我们想象的更大。敌军分布如何?"

"东路集结两万人,直指榆关;中路三万人,对准雁门关;西路两万人,进犯玉门关。其中中路军由恭王亲自统帅,战力最强。"李乾解释道,"我军目前兵力分配是:榆关五千人,雁门关一万人,玉门关五千人。即使加上您带来的五千精锐,总兵力也不足敌军一半。"

林焱沉思片刻:"敌军虽多,但我们占据地利和坚固的关隘。只要守住三大关隘,敌军就无法长驱直入。"

"问题是,敌军似乎拥有一些特殊武器。"李乾忧心忡忡,"在上次试探性进攻中,他们使用了一种能远距离投射的火器,威力巨大,已摧毁榆关一段城墙。"

"火器?"林焱惊讶道,"恭王从何处得来这种武器?"

李乾摇头:"尚不清楚。不过,根据俘虏供述,这些武器是从西方一个叫'大食'的国家购买的。恭王似乎早有准备,多年来暗中储备了大量这种武器。"

"这就麻烦了。"林焱皱眉,"我们必须尽快了解这种武器的性能和弱点,以便制定对策。立刻派出精锐斥候,尝试捕获一件样品回来研究。"

进入雁门关后,林焱立即召集三关守将和明理学院教习,商议防御策略。会议上,各关守将汇报了防御情况和面临的挑战。最大的问题是敌军的神秘火器,已经对城墙造成严重威胁。

"根据斥候回报,敌军火器射程远,威力大,但装填时间长,机动性差。"榆关守将程虎威报告道,"若能在他们装填期间发动突袭,或许能摧毁这些武器。"

明理学院教习王学贤提出建议:"我们可以设计一种防护墙,减轻火器冲击。同时,加强城内灭火准备,防止火势蔓延。"

林焱听取各方意见后,制定了综合防御策略:一、加固城墙,尤其是薄弱环节;二、设置多重防线,即使外城失守,仍有内城可守;三、组建机动部队,随时准备出击摧毁敌军火器;四、加强灭火准备,减少火器造成的损失。

会议结束后,林焱与李乾单独交谈:"将军,除了直接防御,我们还需要从战略上考虑如何应对这场危机。"

李乾点头:"林大人有何高见?"

"三路敌军虽多,但必定有主次之分。主力在中路,由恭王亲自统帅,意图攻破雁门关,直取京城。"林焱分析道,"我们应该集中兵力固守雁门关,同时派出小股精锐,袭扰东西两路敌军,扰乱他们的部署。"

李乾表示赞同:"此计甚妙。不过,我担心即使集中兵力,恐怕也难以抵挡恭王主力的猛攻,尤其是那些神秘火器的威胁。"

"所以我们必须寻找火器的弱点。"林焱坚定地说,"同时,我已派刘守忠前往北方联络其他部落,离间恭王与三大部落的关系。若能成功,将大大削弱敌军实力。"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