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52章 边境烽烟(2/2)
言情小说吧【www.yqxsb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命运之局之朝天的野望》最新章节。
正说话间,一名斥候匆匆赶来报告:"报告大人,敌军已开始大规模集结,看样子准备发动总攻!预计三日内就会兵临城下!"
林焱和李乾对视一眼,立即行动起来。林焱负责统筹防御部署,李乾则亲自督导兵力调配。整个雁门关顿时紧张起来,士兵们日夜不停地加固城防,准备迎战。
三日后,恭王果然率领大军压境。从雁门关城墙上望去,敌军旗帜蔽野,气势汹汹。最引人注目的是阵中一排排奇怪的车辆,上面装载着形似大炮的物体,正是传说中的神秘火器。
"敌军分成三部分。"李乾观察道,"前方是轻骑兵,负责试探和骚扰;中间是主力步兵,准备发起冲锋;后方是火器阵地,为进攻提供火力支援。"
林焱点头:"这个部署很合理。看来恭王在军事上确有才能。不过,每个部署都有弱点。火器阵地在后方,射程虽远,但若我军突袭,可造成重创。"
"但突袭风险太大。"李乾担忧道,"敌军兵力众多,我军一旦出城,很可能会被包围歼灭。"
"所以我们需要一个诱敌之计。"林焱眼中闪过一丝精光,"让敌军轻骑兵和主力步兵先行接近城墙,当火器准备齐射时,我们派出早已埋伏在侧翼的精锐骑兵,突袭火器阵地。"
计划很快制定完毕。林焱从五千精锐中挑选一千骑兵,由程虎威率领,秘密从城西小门出发,绕道敌军后方,等待时机突袭火器阵地。
次日清晨,恭王军队开始向雁门关挺进。一切如林焱所料,轻骑兵在前方试探,主力步兵在后压阵,火器阵地则在更后方准备就绪。城墙上的守军按照命令,不露锋芒,似乎对敌军的进攻毫无准备。
当敌军轻骑兵接近城墙时,守军突然射出万箭齐发,瞬间扫倒数百骑兵。敌军阵脚大乱,轻骑兵仓皇后撤。恭王见状,立即下令主力步兵上前,准备强攻城墙。
就在此时,林焱一声令下,城墙上的守军突然撤入城内,留下空荡荡的城墙。恭王误以为守军胆怯,大喜过望,立即命令步兵加速前进,同时下令火器阵地准备齐射,轰击城门。
火器装填需要时间,就在这关键时刻,程虎威率领的一千精锐骑兵从侧翼杀出,直扑火器阵地。敌军猝不及防,火器阵地顿时大乱。程虎威亲自带人摧毁了十多门火炮,并点燃了火药库,引发连环爆炸。
城墙上的林焱见计谋成功,立即挥手示意,隐藏在城内的弓箭手重新登上城墙,万箭齐发,射向城下的敌军主力。同时,城门大开,李乾率领五千精锐杀出,直取敌军中军大帐。
恭王见大势已去,急忙下令撤军。混战中,李乾差点接近恭王大帐,但被敌军死士阻拦,未能擒获恭王。
战斗结束时,敌军损失惨重,约有五千人伤亡,十多门火炮被摧毁,大量火药被焚毁。我方损失相对较小,约八百人伤亡,其中程虎威身负重伤,但保住性命。
"大获全胜!"李乾兴奋地向林焱报告,"敌军损失惨重,短时间内无力再发动大规模进攻。可惜未能擒获恭王,让他逃脱了。"
林焱却不敢掉以轻心:"恭王诡计多端,这次失败只会让他更加谨慎。我们要趁胜追击,不给他重整旗鼓的机会。"
次日,林焱召集众将商议下一步行动。正当会议进行时,一名斥候匆匆赶来:"报告大人,东路敌军已攻破榆关外城,守军退守内城,请求支援!"
林焱皱眉:"果然如此。恭王此计甚妙,以中路吸引我军主力,实则东路主攻。李将军,您立即率三千精锐驰援榆关,务必确保关隘不失!"
李乾领命而去。林焱继续与众将商议:"恭王此次进攻,显然有详细计划。他虽在中路失利,但很快调整策略,转而攻打东西两路。我们必须有所应对。"
会议决定,派遣两千兵力增援玉门关,防止西路敌军效仿东路,突然发动猛攻。同时,派出斥候密切监视恭王军队动向,防止他再次集结主力攻打雁门关。
林焱亲自坐镇雁门关,指挥全局。几日后,李乾从榆关传来捷报:在他率军增援下,榆关守军成功击退敌军进攻,稳定了局势。玉门关也传来好消息,敌军试探性进攻被击退,短期内无力发动大规模攻势。
然而,林焱依然忧心忡忡。他知道,这只是战争的开始。恭王在北方经营多年,势力庞大,即使这次受挫,也会很快卷土重来。更令人担忧的是,朝廷援军尚在路上,至少还需半月才能到达,在此之前,边关守军必须靠自己坚守。
就在此时,刘守忠从北方返回,带来了一个好消息:"大人,我成功说服了'白狼部落'和'铁山部落'保持中立,不参与恭王的军事行动。这两个部落虽然实力不如三大部落,但也有数万骑兵,若他们加入恭王,将使局势更加不利。"
"做得好!"林焱赞许道,"这至少确保了我们不会面临更多敌人。接下来,你继续联络其他部落,尽可能离间恭王与三大部落的关系。"
刘守忠点头:"我已经开始这项工作。实际上,三大部落首领对恭王并不完全信任,只是被他许以重利才同意出兵。若我们能提供更好的条件,或许能离间他们的关系。"
"具体说说。"林焱来了兴趣。
"三大部落首领最关心的是土地和贸易权。"刘守忠解释道,"恭王承诺,若攻下大周,将把北方边境土地割让给他们,并给予特殊贸易特权。我们可以提出类似条件,但前提是他们背叛恭王,与我们合作。"
林焱思索片刻:"这个建议很好,但涉及国家领土和重大政策,需要陛下批准。我会立即上奏,请求陛下授权。同时,你继续与部落首领接触,探探他们的底线。"
正当两人商议时,又一个紧急军报传来:恭王调整战略,放弃强攻三大关隘,转而分兵多路,袭扰边境各地。目前已有十余个边境城镇遭到袭击,损失惨重。
"声东击西!"林焱恍然大悟,"恭王这是要迫使我们分散兵力,无法集中防守关键点。一旦我军分散,他就会集中主力,一举攻破薄弱环节。"
李乾表示赞同:"确实如此。但我们兵力有限,无法保护所有边境城镇。若只固守关隘,眼睁睁看着边境百姓遭殃,于心何忍?"
林焱陷入两难。固守关隘是军事上的正确选择,但放弃边境百姓,有违朝廷责任。思索良久,他做出决定:"我们必须两全其美。在坚守三大关隘的同时,派出小股精锐,巡视边境,打击敌军小股部队。同时,命令边境城镇居民暂时撤入大城或关隘内,减少伤亡。"
李乾虽有顾虑,但还是同意了这一安排。林焱立即派人传令各地,命令边境居民暂时内迁,同时派出小股精锐,巡视边境,保护撤退的百姓。
这一决定很快见效。在精锐部队的保护下,大部分边境居民安全撤入关内。同时,这些小股部队还击退了多起敌军袭扰,保护了重要物资和设施。
然而,恭王很快又调整策略。他集中主力,对雁门关发动猛攻,同时派出精锐骑兵,切断雁门关与榆关、玉门关的联系,使三大关隘无法互相支援。
"恭王此招毒辣!"林焱皱眉,"若三关无法互通声息,各自为战,很可能被各个击破。"
李乾建议:"我们可以组建一支专门的信使队伍,负责三关之间的联络。这支队伍必须精通地形,能在险恶环境中穿行。"
林焱沉思片刻:"光靠信使不够。我们需要建立一套特殊的联络系统。"他转向明理学院教习,"王学贤,你精通奇门遁甲和密信技术,能否设计一套适合边关使用的密信系统?"
王学贤思索片刻,点头应允:"可以设计一套旗语和烽火系统,结合特殊密码,确保信息安全传递。不过,需要在关键地点设立观察哨,这些哨所必须有士兵守卫。"
"就这么办。"林焱拍板决定,"立即着手建立这套联络系统。同时,加强三关防御,尤其是雁门关,必须挡住恭王主力的进攻。"
在林焱的指挥下,三关联络系统很快建立起来。恭王发现无法切断三关联系,只好再次调整策略,集中全力攻打雁门关。
三日后,恭王率领主力,再次向雁门关发起猛攻。这次他吸取教训,将火器阵地布置得更加严密,周围有大批精锐护卫,防止被偷袭。同时,他亲自督战,指挥攻城部队不断冲击城墙。
雁门关守军奋力抵抗,但敌军火器威力巨大,很快在西北角城墙上轰出一个缺口。敌军趁机冲入,守军仓促应战,一时难以阻挡。
"不好!西北角城墙被破!"李乾急报,"敌军已冲入外城,正向内城推进!"
林焱沉着应对:"命令预备队立即增援西北角,务必将敌军阻挡在内城之外。同时,派人从东门出击,袭扰敌军后方,分散他们的注意力。"
李乾领命而去,亲自率领预备队增援西北角。激战中,李乾身先士卒,连斩敌军数十人,稳定了军心。守军在他的带领下奋勇杀敌,终于将冲入的敌军赶出城外,但西北角城墙已无法修复,成为防御的薄弱环节。
战斗暂告一段落,但双方都知道,这只是短暂的休息。恭王已经尝到甜头,必定会再次进攻西北角。林焱召集众将,紧急商议对策。
"西北角城墙已毁,短时间内无法修复。"林焱直面现实,"我们必须调整防御部署,重点加强西北角。同时,在内城设置多重防线,做好最坏的准备。"
李乾提议:"我们可以在西北角缺口处挖掘壕沟,设置拒马和钉板,增加敌军进攻难度。同时,集中弓箭手和弩手,形成火力网,覆盖缺口区域。"
林焱认为这个方案可行,立即下令实施。在全军努力下,一道临时防线很快在西北角缺口处建立起来。同时,内城防御也得到加强,做好了应对敌军突破的准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