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54章 京城风云(1/2)

言情小说吧【www.yqxsb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命运之局之朝天的野望》最新章节。

林焱星夜兼程,比预定时间提前两日抵达京城。刚至城门,便看到何忠率领数十名锦衣卫迎候在外。

"何大人,情况如何?"林焱翻身下马,急切问道。

何忠神色凝重:"恭王残部突袭宁远堡后,朝中震动。陛下已下令加强京城巡防,锦衣卫日夜搜查可疑人员。不过,令人担忧的是,近日接连发现有人在城中张贴反变法的檄文,煽动民众情绪。"

"可查出是谁所为?"

"尚未确定,但能接连在戒备森严的京城做此事,必是有组织有预谋。臣怀疑恭王在京中还有残余势力,正在暗中活动。"

林焱眉头紧锁:"京城内外,看来都不太平。立刻进宫,我要面见陛下。"

何忠犹豫道:"陛下已经休息,是否等明晨…"

"事态紧急,不容拖延。"林焱坚决道,"你即刻入宫通报,就说我有紧急军情奏报。"

何忠应命而去。林焱简单整理行装,便直奔皇宫。传旨太监已在宫门等候,引林焱直入御书房。

萧瑾虽已更衣准备休息,但见林焱疾速返京,显然事出紧急,便立即召见。

"陛下,臣归来复命。"林焱行礼后,立即报告边关战况和张世杰叛变一事。

"竟有此事!"萧瑾听闻张世杰勾结恭王的详情,龙颜震怒,"好一个张世杰,朕以为他忠心为国,谁料竟是恭王的内应!若非爱卿慧眼识奸,后果不堪设想!"

林焱进一步分析:"恭王一党虽在朝中被大肆清洗,但京城内外恐怕还有残余。尤其是宁远堡突袭一事,明显是要分散朝廷注意力,很可能京中正有大阴谋在酝酿。"

萧瑾点头:"爱卿所虑极是。何忠已奏报,近日城中接连出现反变法檄文,煽动民众情绪。朕已下令加强巡查,但效果有限。"

"陛下,臣认为当务之急有三:一是加强京城防卫,防止恭王残部突袭;二是彻查京中可疑分子,揪出恭王内应;三是尽快推进变法,不能让守旧派的阻挠得逞。"

萧瑾当即决定:"第一、二点就交给何忠负责,调集更多锦衣卫,彻查京城。至于变法,爱卿刚从边关回来,须休整一二日,再全力投入。"

林焱坚定地摇头:"臣不敢懈怠。变法迫在眉睫,容不得丝毫拖延。明日臣就召集变法议事厅成员,继续推进科举改革和吏治整顿。"

萧瑾欣慰地点头:"爱卿忠心为国,朕甚是欣慰。不过,你也要注意身体,别累垮了。朕准许你明日晚些入宫,先处理一下府中事务。"

离开皇宫,林焱直接前往锦衣卫衙门,与何忠深入商讨京城安防事宜。

"近期可疑事件有多少?除了张贴檄文外,可有其他异常?"林焱询问。

何忠翻开记录:"有三件值得注意:一是城南连续发生三起火灾,虽未造成重大损失,但起火点都在粮仓附近;二是西市有商贾散布谣言,说变法将重税商人,引起不小恐慌;三是几名朝官家中仆役失踪,可能被人策反。"

"这些事看似分散,实则有关联。"林焱分析道,"火灾针对粮仓,显然意在制造粮荒;散布谣言,则是挑动民众和商贾对抗变法;至于仆役失踪,很可能是在搜集情报或安插内线。"

何忠赞同:"确实如此。我已加派人手监视可疑地点,并在城中主要街道增设暗哨。但京城太大,仅凭锦衣卫人手不足,难以面面俱到。"

林焱思索片刻:"可调用明理学院学生协助。他们虽非官府人员,但熟悉城中情况,且大多家境清白,不易被收买。让他们化装成普通市民,在城中收集情报,发现异常立即报告。"

"此计甚好。"何忠眼前一亮,"我立刻安排人与唐山长联络,挑选可靠学生参与此事。"

商议至深夜,林焱才回到府邸。刚一进门,管家就急忙上前:"大人,府中后院墙上发现一封奇怪的信,似是有人趁夜翻墙投入。因事关重大,我们没有擅自拆阅。"

林焱接过信件,仔细检查外封,确认无异常后才小心拆开。信中只有简短一句:"明日午时,西市茶楼,旧友相见。"字迹苍劲有力,行笔如刀,竟是老太师的手笔!

林焱心中一凛。老太师久居深宫,极少外出,更不会以这种方式约见。此时突然密约,必有要事相商。但此举也颇为反常,可能有诈。

思索片刻,林焱决定赴约,但必须做好防范。他立即安排心腹在茶楼四周埋伏,同时派人密报何忠,请他派锦衣卫暗中保护。

次日上午,林焱先去明理学院,与唐山长、苏明远等人商议变法事宜。

"边关之行如何?可有收获?"唐山长关切问道。

林焱简要介绍了边关战况和张世杰叛变一事,然后转入正题:"变法不能停滞。科举改革准备得如何?"

苏明远回答:"新科举方案已拟定完毕,预计明年春季可在京城试点。我们选了五十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参与考试,以检验新制度的可行性。"

"很好。"林焱点头,又问,"吏治整顿呢?"

唐山长叹息道:"进展不太顺利。虽已查处一批贪官,但地方官场根深蒂固,阻力重重。尤其是一些世家大族,用钱财和关系网庇护属下官员,使改革难以深入。"

"这正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。"林焱沉声道,"变法必先革除弊政,而革除弊政必先整顿吏治。只有建立清明高效的官僚体系,才能确保变法成功推行。"

三人又详细讨论了各项改革的具体方案。林焱特别强调,地方吏治改革可采取"点面结合"策略:选择几个典型地区深入整顿,形成示范效应,再逐步推广至全国。

商议完毕,已近午时。林焱告别唐山长等人,独自前往西市茶楼赴约。

茶楼位于西市繁华地段,三层木质结构,雕梁画栋,颇为气派。林焱选了二楼靠窗位置,既能观察街上动静,又便于心腹接应。

他刚坐下不久,一个身着灰袍的佝偻老者拄着拐杖缓缓上楼,在林焱对面坐下。

"老太师?"林焱仔细打量对方,确认正是多年未出宫的老太师,心中更加警惕。

老太师摆摆手示意小声:"老夫不便久留,听我说完就走。"

林焱点头,倾耳静听。

"京中不安全,恭王党羽尚未肃清。"老太师声音极低,"三日后的变法议事厅会议,有人计划行刺陛下和首辅大人。"

林焱心中一惊:"太师可有确切证据?是何人所为?"

"老夫不便明言,但此事千真万确。"老太师环顾四周,压低声音,"陛下身边有内鬼,锦衣卫也有奸细。你需自行调查,但不可打草惊蛇。"

林焱沉声问:"太师为何不直接向陛下禀报?"

老太师苦笑:"老夫身处宫中,举动皆在人眼皮下,不便妄动。况且,不知谁可信任,唯有你与陛下忠心耿耿,故冒险相告。"

林焱思索片刻,追问:"太师既然冒险出宫相告,想必有应对之策?"

"变法议事厅暂缓召开,改在别处密会。同时,设局引蛇出洞,一举擒获刺客及其幕后主使。"老太师建议道。

林焱点头:"太师之计甚好。不过,此事涉及陛下安危,不容有失。容我详细筹划后再行动。"

老太师起身告辞:"老夫已冒险至此,不便久留。记住,此事要格外谨慎,连何忠也暂时不要告知。"说罢,他拄着拐杖,缓缓下楼离去。

林焱目送老太师离开,心中却充满疑虑。老太师突然出宫密会,举止反常,所言又极为严重,真假难辨。但若所言属实,陛下安危攸关,不容忽视。

回到府中,林焱立即召来几名心腹,密令道:"秘密调查近期出入宫中的可疑人员,尤其是与老太师接触的人。同时,查一查老太师今日行踪,他是否真的离宫外出。"

心腹领命而去。林焱坐在书房,回想老太师的言行举止,总觉有些蹊跷。老太师久不理政,何以对刺杀计划如此了解?又为何单独告知自己,而不是直接奏报陛下?

正思索间,何忠前来拜访:"林大人,我刚从宫中回来,有要事相告。"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