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55章 宫廷暗战(2/2)

言情小说吧【www.yqxsb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命运之局之朝天的野望》最新章节。

刚到明理学院,唐山长就迎了出来,神色紧张:"林大人,您总算来了!城中已经流传皇上驾崩的谣言,民心惶惶!"

"什么?!"林焱大惊,"谣言从何而来?"

"不知源头,但传得甚广。今日午后突然出现,迅速传遍全城。"唐山长忧心忡忡,"有人说皇上被毒死,有人说是被刺客所杀,众说纷纭。更有甚者,说是变法导致天怒人怨,皇上遭了天谴。"

林焱心中暗惊:谣言出现得如此之快,必是有预谋之举。他简要向唐山长描述了宫中的诡异情形,推测萧瑾可能已遭不测或被囚禁,而有人正在宫中扮演萧瑾,企图控制朝局。

"如此说来,情况比想象的更为严重。"唐山长神色凝重,"若陛下真有不测,朝中必生大变,变法恐难继续。"

林焱沉思片刻:"现在最重要的是查明陛下下落,救出陛下。其次是稳定民心,阻止谣言蔓延。唐先生可安排学生分赴各处,澄清谣言,稳定民情。"

唐山长立即安排人手,派学生分头行动。同时,林焱派心腹前往各处,收集情报,尤其是关于宫中异动和萧瑾可能下落的线索。

正商议间,一名锦衣卫火速赶来:"林大人,不好了!宫中刚刚颁布诏书,宣称陛下因病重暂时无法理政,由司礼监掌印太监郑和代为处理日常政务,并命您和几位重臣即刻入宫议事!"

"郑和?"林焱一愣,此人在宫中地位不高,平日并不受萧瑾重用,怎会突然被委以如此重任?

"此事蹊跷,恐是圈套。"唐山长低声道,"林大人入宫恐有危险。"

林焱沉思片刻:"不入宫更危险。对方已经开始行动,若我不现身,他们必定怀疑我已察觉端倪,可能加速计划,对陛下不利。我必须入宫,一边周旋,一边寻找陛下下落。"

唐山长忧心忡忡:"如此危险,大人万万要小心。我会安排人手,随时准备接应。一旦发现情况不对,立即采取行动。"

林焱点头:"我会小心。同时,请唐先生派人联络各方可靠力量,尤其是京营中支持变法的将领,以防不测。"

安排妥当后,林焱换了一身干净衣衫,掩盖伤势,再次前往皇宫。这次,他特意嘱咐几名心腹在宫外等候,一旦三个时辰内他不出宫,就立即启动备用计划。

林焱再次抵达宫门时,发现已有多位重臣在此等候。礼部尚书周钧、户部尚书李淮、吏部尚书赵德等人都是朝中重臣,虽不算守旧派骨干,但也非变法积极支持者。

"林大人,听说您在宫中遇刺,可有大碍?"周钧关切问道。

林焱淡然答道:"些许皮肉伤,不碍事。诸位大人可知道宫中为何突然宣布陛下无法理政?"

周钧摇头:"我等也是刚收到诏令,匆匆赶来。听说陛下病情加重,太医束手无策,一时难以康复。"

"司礼监郑和何许人也?何以能代理政务?"林焱继续询问。

李淮低声道:"郑和乃老太师亲信,老太师在世时,郑和常在其身边伺候。或许是老太师临终有所安排。"

这个信息让林焱心中一动:老太师、郑和、假萧瑾,三者之间必有联系。看来,这场政变极可能与老太师有关。

众人正议论间,宫门开启,司礼监郑和亲自出迎:"诸位大人久等了,请随我入宫议事。"

郑和约莫五十出头,身材瘦削,目光如鹰,举止稳重。他引领众臣穿过几道宫门,直入议政殿。

议政殿内,几名内阁大臣和六部尚书已在座。众人行礼落座后,郑和宣读了"萧瑾"的诏书,命郑和暂代处理政务,并要求群臣齐心协力,维护朝纲。

"陛下病情如何?可否让太医来说明?"林焱直接问道。

郑和神色不变:"陛下病情稳定,但需静养,暂不便见客。太医正在精心调治,还请大人放心。"

林焱不依不饶:"陛下突然病重,朝中上下关切。按理说,应该让太医当众说明病情,以安人心。更何况,如此重大决定,必须由陛下亲自颁旨,怎能只凭一纸诏书?"

郑和面色微沉:"林大人,陛下病情紧急,不便见客。诏书上有陛下玉玺,真实无疑。若大人仍有疑虑,可亲自去问当值太医。"

林焱正欲再问,礼部尚书周钧插话道:"林大人,陛下龙体要紧,我们不宜过多打扰。当务之急是稳定朝局,安定民心。"

其他大臣纷纷附和,显然不想追究萧瑾的真实情况。林焱心中暗叹:这些人不是已被收买,就是畏首畏尾,不愿冒险。

郑和转移话题:"接下来,请诸位大人商议当前要务。首先,关于变法一事,陛下口谕暂时搁置,待龙体康复再议。"

此言一出,林焱立即反对:"变法乃国家根本大计,岂能轻易搁置?更何况,陛下一向坚定支持变法,绝不会突然改变主意。此事必须由陛下亲口下令,否则难以服众。"

郑和冷笑:"林大人,陛下口谕已明确。况且,变法以来,民怨四起,朝野动荡,不少人将陛下病重归咎于变法过急,逆天而行。暂缓变法,也是为了给陛下减轻压力,利于龙体康复。"

"胡说!"林焱厉声道,"变法利国利民,怎会导致陛下病重?这分明是有人在借机阻挠变法,甚至可能对陛下不利!我要求立即面见陛下,亲自请示!"

郑和面色阴沉:"林大人慎言!陛下病重,岂容你无端猜测?若再如此放肆,休怪我不客气!"

眼见局势紧张,户部尚书李淮出面调停:"两位莫要激动。郑公公也是奉旨行事,林大人关心国事,也情有可原。不如这样,我们先处理紧急政务,待陛下病情稳定后,再详细商议变法事宜。"

其他大臣纷纷附和,林焱见势不妙,也不再强求,但暗中注意郑和的一举一动,寻找破绽。

议事过程中,郑和宣布了几项"陛下口谕":一是暂停变法议事厅活动;二是撤销几名变法派重臣的职务;三是释放部分因反对变法而被捕的官员。这些措施明显针对变法派,意在清除萧瑾和林焱的支持者。

林焱虽然内心愤怒,但表面上保持冷静,不动声色地记下郑和每一个可疑之处。他注意到,郑和在宣读"口谕"时,语气和措辞与萧瑾平日截然不同,显然是伪造的。

会议结束时,郑和宣布:"鉴于当前形势特殊,所有重臣暂时不得离京,每日必须参加议政,以便随时应对紧急情况。尤其是林大人,陛下特意嘱咐,要您留在宫中协助处理政务,以便随时请教。"

林焱心知这是软禁自己的借口,但他不动声色地应下:"既是陛下旨意,臣自当遵从。不过,臣府中尚有要务需要处理,能否容臣回府安排一下,再来宫中听候差遣?"

郑和思索片刻,点头应允:"也好,林大人可先回府处理要务,但明日一早必须入宫。另外,为确保大人安全,我会派锦衣卫护送。"

林焱道谢,但心知这些"护卫"实际上是监视自己的眼线。他必须趁此机会,布置后手,为营救萧瑾和反击政变做准备。

离开议政殿,林焱被"护送"出宫。一路上,他注意到宫中禁军已换成郑和的亲信,原本的守卫不见踪影。这更加证实了他的猜测: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政变,目标是控制朝政,废除变法。

出宫后,林焱在锦衣卫"护送"下返回府邸。一路上,他脑中不断思索对策。现在首要任务是确认萧瑾的下落,救出萧瑾;其次是联络可靠力量,准备反击;最后是稳住郑和,争取时间。

回到府中,林焱发现自己的心腹已按计划集结,等待指示。他知道时间紧迫,立即召集众人,低声布置任务:"陛下疑被囚禁,宫中已被郑和控制。我明日入宫后,恐怕难以脱身。你们立即分头行动:一部分人联络京营中可靠将领,准备必要时勤王;一部分人秘密潜入宫中,探查陛下下落;还有一部分人前往各地传递消息,联络地方力量支援。"

心腹们领命而去,各自准备行动。林焱又秘密派人前往明理学院,告知唐山长最新情况,请他做好准备,一旦形势恶化,立即启动备用计划。

安排妥当后,林焱静坐书房,思索明日入宫后的应对之策。他知道,明日很可能是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。无论郑和是想拉拢自己,还是铲除自己,他都必须智取胜于力敌,在保全自身的同时,寻找机会救出萧瑾,挫败政变。

在院外"护卫"的监视下,林焱表现得异常平静,仿佛只是处理日常政务。但在心中,他已经将所有可能的情景都推演了一遍,为明日的宫廷暗战做好了充分准备。

次日清晨,林焱准时起身,简单用膳后,便在锦衣卫的"护送"下再次入宫。这一次,他知道自己可能面临更大的危险,但为了萧瑾,为了变法大业,他别无选择。

刚进宫门,他就感觉到气氛异常。守卫神色紧张,宫女太监行色匆匆,似乎发生了什么大事。

引路的太监低声道:"林大人,请随我去议政殿。郑公公已经召集群臣,有紧急军情要宣布。"

林焱心中一凛:什么"紧急军情"?是边关又起战事,还是政变者的新动作?他快步跟上太监,走向议政殿,准备迎接新一轮的挑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