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61章 西燕草鞋天子慕容永:以市井之智周旋于群雄间的逆袭者(2/2)

言情小说吧【www.yqxsb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笑谈两晋南北朝:三百年乱炖一锅》最新章节。

八、台壁悲歌:战神慕容垂的完美猎杀

该来的总会来。慕容垂,这位年逾古稀却依然威震天下的后燕战神,在扫平了河北、山东的障碍,又解决了翟钊这个侧翼威胁后,终于把目光投向了盘踞在山西的族弟慕容永和他的西燕小朝廷。慕容垂深知慕容永的能力,也知道西燕军队战斗力不弱。他决定毕其功于一役,发动一场彻底的灭国之战。

公元394年二月,后燕大军兵分三路,如同三把巨大的铁钳,向西燕夹击而来。

一路由慕容垂亲自率领,出井陉关(太行八陉之一,今河北井陉县),直扑西燕在山西的军事重镇台壁(今山西襄垣或黎城附近)。

一路由镇西将军慕容瓒率领,进攻西燕的晋阳(太原)。

另一路由平规率领,进攻西燕的沙亭(今河北临漳附近),作为牵制。

慕容永得知消息,大惊失色。他深知台壁是门户,一旦失守,长子危矣。他立刻集结了西燕几乎所有的精锐主力,号称五万大军(实际可能两三万),由他亲自统率,火速驰援台壁,同时分兵防守其他方向。

两军在台壁附近对峙。慕容垂深知慕容永谨慎,决定施展他最拿手的战术——诱敌深入,设伏围歼。他先派小股部队挑战,然后佯装不敌,向后败退。慕容永在台壁城上看到后燕军“败退”,又看到他们丢弃的辎重(都是诱饵),求胜心切(或许想一举击溃慕容垂挽回声望),加上对自己军队战斗力的自信,他做出了致命的决定:全军追击!

西燕大军倾巢而出,一路追赶“溃败”的后燕军,不知不觉被引入了慕容垂精心选择的预设战场——一个利于伏击的山谷地带。就在西燕军追得起劲,队形拉长之时,惊天动地的战鼓擂响!慕容垂的主力精锐突然从四面八方杀出,反身猛攻!更致命的是,慕容垂早就安排了一支奇兵,由骁勇的征东将军慕容国率领一千精锐骑兵,神不知鬼不觉地绕到了西燕军的后方,切断了他们的退路!

西燕军瞬间陷入重围,前后夹击,阵脚大乱。在狭窄的地形里,兵力优势无法展开,反而成了被屠杀的靶子。后燕军士气如虹,奋勇砍杀。这场伏击战成了单方面的屠杀,西燕军主力遭受毁灭性打击,阵亡被俘者超过八千(对于总兵力有限的西燕来说,这是难以承受的损失),辎重尽失。慕容永本人也在乱军中身负箭伤,狼狈不堪地带着残兵败将,拼死杀出重围,一路狂奔逃回长子城,紧闭城门,做困兽之斗。

九、长子绝唱:未拆封的求救信与草鞋梦的终结

台壁惨败,主力尽丧,慕容永知道长子城根本挡不住慕容垂的虎狼之师。绝望中,他使出了最后一招——疯狂求救,他同时向三个方向派出了求救使者。

向东晋求救: 向东晋的雍州刺史郗恢送信求援;向北魏求救: 向当时在盛乐(今内蒙古和林格尔)崛起的拓跋珪(北魏道武帝)求救;向后秦求救: 向占据关中的后秦皇帝姚兴(姚苌之子)求救。
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
慕容永的想法大概是:死马当活马医,万一有一家肯来呢?特别是东晋方面,郗恢收到求救信后,倒是很清醒,他给东晋朝廷上表,分析形势,提出了一个非常精妙的战略:“若使二贼(指后燕和西燕)兼存,可乘其弊。”意思是让后燕和西燕这两个鲜卑慕容政权互相消耗,东晋坐收渔利。这个策略无疑是明智的,但远水解不了近渴。

更戏剧性的是北魏和后秦的反应。北魏拓跋珪,当时正雄心勃勃地想南下中原,觉得这是个插手山西的好机会!他居然真的派出了五万精锐骑兵(北魏骑兵可是相当能打),由陈留公拓跋虔和将军庾岳率领,浩浩荡荡渡过黄河,屯兵于秀容(今山西忻州)一带,摆出要救援西燕的架势!后秦姚兴那边态度不明,但至少没有立刻拒绝。

如果慕容永能再坚守一段时间,等北魏大军真正压下来,或者东晋改变主意,局势或许真有转机。然而,历史没有给他这个“如果”。

慕容永龟缩在长子城内,日夜盼望救兵。后燕大军在慕容垂亲自督战下,对长子城展开了猛攻。围城战打得异常惨烈。然而,堡垒往往是从内部攻破的。慕容永手下有个叫伐勤(一作“大逸豆归部将伐勤”)的将领,眼见外援迟迟不到,城内人心惶惶,觉得跟着慕容永没前途了。他暗中勾结后燕军,于公元394年八月(台壁之战后约半年),偷偷打开了长子城的城门!

后燕军队如潮水般涌入城内。慕容永最后的抵抗瞬间崩溃。据说,当后燕士兵冲进慕容永的皇宫(或者府库)时,在一个角落里发现了一大堆信件。打开一看——全是慕容永写给东晋、北魏、后秦的求救信!很多甚至连封口的火漆都没拆开! 这意味着,他派出的求救使者,可能大部分在半路就被后燕军截杀或者根本没送出去!这堆未启封的求救信,成了慕容永绝望命运最心酸的注脚。

城破之时,慕容永或许在刀光剑影中,有那么一瞬间的恍惚,想起了二十多年前长安街头那个尘土飞扬的草鞋摊,想起了和妻子为几个铜板斤斤计较的平凡日子。然而,一切都结束了。他和他的西燕宗室、大臣,被后燕军队俘获,随后尽数诛杀。西燕立国十年(从慕容泓算起),慕容永在位九年,控制的八郡之地,七万多户百姓,尽数归于慕容垂的后燕版图。

慕容永的首级,被快马送到了后燕都城中山(今河北定州),悬挂示众。这位从长安市井最底层奇迹般崛起,一度割据山西的“草鞋天子”,最终身死国灭,为十六国那段纷乱残酷的历史,又添上了一抹充满戏剧性却又令人唏嘘的暗红色。

十、尾声:草鞋与皇冠的启示

慕容永的一生,就像五胡十六国时代的一个浓缩快剪镜头。他的崛起,充满了个人奋斗的传奇色彩:一个亡国奴,一个街头鞋贩,凭借乱世机遇、战场勇略和精明权谋,竟能登上九五之尊。这逆袭的剧本,足够励志,足够“爽文”。他的治理也证明,他并非庸才,能在乱世中经营出一方短暂的安宁。

然而,他的败亡,也深刻揭示了那个时代的残酷法则和个人的局限。

地理困局是硬伤: 山西表里山河,易守难攻,但资源有限,缺乏扩张的战略纵深和足够的人口支撑。夹在关东(后燕)、关中(后秦)、河套(北魏)几大强权之间,生存空间极其逼仄。慕容永无论向哪个方向发展,都面临强敌。

正统性是心病: 他非嫡系宗室的身份,像一根刺扎在心里,导致他做出屠杀宗亲的暴行,彻底丧失了道义制高点,也断绝了与慕容垂和解的可能。

战略短视致命: 拒绝救援翟钊,是最大败笔。不仅坐失牵制强敌的良机,更寒了盟友(潜在盟友)之心,使自己陷入孤立。面对慕容垂这位顶尖战略家时,他的“智囊”水准明显不够看。

性格决定命运: 早年的市井经历给了他生存智慧,但也可能培养了他的谨慎(有时是怯懦)和精于算计。关键时刻的犹豫(如救翟钊)和狠毒(如杀宗亲、杀翟钊),最终反噬自身。

正如司马光在《资治通鉴》中那声精辟的叹息:“永之智略,不逮垂远矣,然固一时之杰也。” 慕容永比不上慕容垂那样的雄才大略,但也算是一代枭雄了。他的人生轨迹,生动地诠释了十六国乱世的生存法则:逆袭需要惊人的勇气和运气,但想要守住江山,则需要远超逆袭的大智慧、大格局和一点点不可或缺的运气。 慕容永拥有前者,却最终败在了后者。

当他的首级在风中摇晃,长安街头的草鞋摊、骊山脚下的浴血奋战、闻喜城中的苦心经营、长子殿上的登基狂喜、台壁谷底的绝望溃败……这一切都化为历史的尘埃。他的故事提醒我们:在权力游戏的巅峰棋盘上,再惊艳的草根逆袭者,若无法克服自身的局限和时代的洪流,最终也可能只是历史长河中一朵转瞬即逝的、带着血色的浪花。那双曾经编织过无数草鞋、最终又无力抓住皇冠的手,成为了那个纷乱时代最意味深长的隐喻之一。

后记:《定西番?苻秦杨后刺慕容永》

虏骑蹂翻秦阙,珠幔裂,

凤眸仇,恨无休。

雪刃暗藏霜魄,寒光贯敌酋。

忍看刃折燕帐,血殷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