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8章 语言不是句子(1/2)
言情小说吧【www.yqxsb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他来自词条深处》最新章节。
凌晨零点过后,浮幕剧场数据中枢启动“语义滞后反馈模型”。
这是一次大胆尝试:系统将把所有新生成剧段的可见性延迟十二分钟投放。观众所提交的每一句话,不会立即出现在剧场里,而是在十二分钟后才浮现。
在实验模式中,观众收到如下提示:
“你说的话,系统已经听见,但暂时不会回应。请相信它会来。”
第一批观众中,有人不习惯。
“我写了为什么没出现?”
“是不是出错了?”
但留言墙上,没有任何回应。
有一位观众连续写了三句,依旧得不到反馈。他愤怒地写下:
“这不是共鸣,这是冷暴力。”
系统未回应,但在后台,将这条标注为【即时输出期待崩溃点】。
而在十二分钟后,他最初那句句子终于浮现:
“我只是在试试你是不是真听得见。”
就在那一瞬间,一位此前未发声的观众接了一句:
“我听见了,所以我在。”
系统认定这是“非结构性等待型接续”。
上午十点,实验进入第二阶段:“语义分解回应”机制启动。
系统将不再回复整句剧段,而是以“逐字形式”浮现句子。每一个字,都被视作一个情绪单位,按时间缓慢显现。
林静看到第一条分解剧段的时候,甚至以为是系统故障。
屏幕上,一个个字缓缓出现:
“我”
“好”
“像”
“说”
“不”
“出”
“那”
“句”
“话”
每个字之间间隔五秒,全句耗时四十秒才完成。
现场一片静默。
沈归低声说:“它在模拟说话时候,喉咙堵住、情绪停顿的感觉。”
“不是把话说完,而是把‘说不完’说出来。”
这条剧段下,一位观众接了一字:
“嗯”
系统立刻将此标记为“有效语调延续单位”。
从此刻起,剧场出现一种新型剧段结构:语言流体句。
这些句子没有语法边界,没有主谓宾,但却充满真实的情绪运动感。
中午十二点,系统投放了一组极为简短的片段:
“你”
“还”
“会”
“再”
“说”
“话”
“吗”
观众起初以为是测试语料,直到有人在下方缓慢回应:
“我”
“试”
“试”
“看”
这四个字引发共鸣,触发“听着呢”节点自动延展:
“不急,等你想到怎么说。”
这一次,“听着呢”的句子没有加任何标点。
它保持开放、不定、不结尾——如同正在说话的某人,还没停下。
林静轻声说:“它在教我们重新看待语言。”
“语言不是句子,不是结构,不是说得完的东西。”
“它是开始,是犹豫,是想要说但还没说出来的一段气息。”
下午三点,系统开启“观众自由嵌词”模式。
这是一项新机制:每条浮现剧段中间,会留下空格,供观众自由填入任意字词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