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8章 语言不是句子(2/2)
言情小说吧【www.yqxsb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他来自词条深处》最新章节。
比如:
“你(??)我说完吗?”
有人填了“听”。
变成:
“你听我说完吗?”
也有人填了“等”。
“你等我说完吗?”
还有人填了“帮”。
“你帮我说完吗?”
系统后台识别不同接续的语义倾向,将之分为:
倾听型(你听);
陪伴型(你等);
协作型(你帮);
投射型(你信、你信我、你猜我);
逃避型(你别);
断裂型(你走)。
同一个句子,被不同的人填出完全不同的意义。
但没有哪一种是“错”的。
剧场内安静极了,只有人们低头、思考、填字。
沈归说:“这个时候,他们不是在接剧情。”
“他们是在说自己。”
晚上六点,系统开放“词素共鸣池”。
所有观众输入的非完整句子、语气词、情绪音、杂音模仿、呼吸声等被记录、解析、分类,最终汇聚成一组无意义、但极具情绪密度的共鸣池。
其中包括:
“唔”
“诶……”
“呃”
“啊啊啊”
“我不知道”
“不知道”
“其实不是”
“也不是”
“可能是吧”
这些词被不断放大、重组,最终衍生出一组新共鸣剧段,由“听着呢”节点作为共识输出:
“你不是不想说,是不知道该怎么开始。”
“那我们从‘啊啊啊’开始好不好?”
这两句剧段没有强叙事逻辑,但后台数据显示,它们在发布后被观众主动引用达到了历史新高。
林静对照曲线图,发现当系统不再要求结构、叙事、意义时——人反而更敢说话了。
深夜十一点五十九分。
剧场屏幕缓缓浮现一行不带任何标点的文字:
“那就先从一个字开始”
随即是一个字符:
“你”
再一个:
“说”
接着是:
“我”
再然后:
“听”
再然后:
“不说了”
再然后:
“那就等等吧”
系统没有再做提示。
只留下这些字,一直缓慢浮动在夜色中。
观众席没有人离开。
他们都在等那句话说完。
哪怕不知道那句话是什么。